昭煙閣二十四臣功臣之五大名將
2023/10/04

宋理宗寶慶二年,將二十四功臣之圖像放在昭煙閣中,史稱昭煙閣二十四功臣。其中武將僅5位。可見宋朝之重文輕武。皇親國戚如高瓊、大名鼎鼎如狄青、為國捐軀如楊業、慷慨豪烈如宗澤、精忠報國如岳飛,竟然榜上無名。可見此五位武將在宋朝之歷史地位不可取代。而曹彬、曹瑋父子建功立業,奕世載美,比之三國陸遜、陸抗父子,具體而微,不遑多讓。

1.曹彬

曹彬是河北靈壽人,以器識受知太祖,遂得重用,總戎專征,秋毫無犯,不妄殺戮。下南唐、平后蜀,伐二國,兵不血刃,得王師吊伐之體。協贊北征,平定北漢,進位檢校太師,加侍中,封魯國公。

雍熙北伐,曹彬舉眾失律,致岐溝關之敗,以違令、失律之罪貶為右驍衛上將軍。

至宋真宗即位,恢復檢校太師、同平章事之職,再任樞密使。

999年曹彬逝世。享年69歲,累贈中書令、太師、尚書令、魯王。

曹彬仁恕清慎,遜言恭色,在朝未嘗抗辭忤旨。位兼將相,保功名,守法度,近代良將,稱為第一。


2.潘美

潘美是河北大名人,少倜儻,不甘庸碌,有立功名,取富貴之志。陳橋兵變后,潘美素為宋太祖親待,委以重任。率軍征討,平定南漢。從征南唐、北漢,以知幽州行府事,兼三交都部署,鎮守北門。

雍熙北伐,曹彬出師不利,兵敗岐溝關,潘美奉詔撤軍,并護送褱、朔、云、應四州百姓遷徙內地,因指揮失當,致使驍將楊業陷敵被俘而死,因此削秩三級,責授為檢校太保,遷檢校太師、知真定府,改都部署、判并州,加同平章事。

991年,潘美去世,享年67歲,累贈中書令、鄭王,謚號武惠。

潘美素得太祖親重,信任于得位之初,遂受征討之托。平嶺表、定江南、征太原、鎮北門,威名顯著。性謙謹,最是不易近人,處功名之地,善保始終,比之曹彬,雖有所不迨,然不失為一代名將。獨近世小說戲曲,抵毀不遺余力,或以楊業之死,潘美難辭其責,一代良將,卻成千夫所指之奸臣,其身后無端之毀,潘美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3.李繼隆

李繼隆是山西長治人,出身將門,宋太宗明德皇后之兄。雖出于貴胄,善騎射,曉音律。從軍數十年、伐南唐、御契丹、征黨項,南征北戰,感概自樹。在太宗之朝,特被親信,每征行,必委于機要。澶淵之役,布列行陣,指授方略。實總兵要,厥功甚偉。而不矜其功。官至山南東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隴西郡公。

1005年,李繼隆逝世,享年56歲。追贈中書令,謚號忠武。

李繼隆深沉有城府,嚴于御下。好讀《春秋左氏傳》,喜名譽,賓禮儒士。

多智用,能謙謹保身。晚年優游近藩,恩禮甚篤。

4.曹瑋

曹瑋是河北靈壽人。樞密使曹彬第四子。沈勇有謀,喜讀書,通曉書傳。年十九,出知渭州、鎮戎軍,馭軍嚴明,賞罰立決,得士死力,招降異族,襲破黨項李繼遷。嘗上書攻滅黨項李氏政權,未獲準許。籌邊備戰,羌戎畏服。三都谷之戰,大破吐蕃,斬首一萬級,賊眾中傷及投厓死者萬計,追奔二十里至沙州而還,繳獲牲畜器仗不可勝數。官至宣徽北院使、簽書樞密院事。遭宰相丁謂誣陷,連遭貶謫,官終彰武軍節度使,封武威郡公。

1030年,曹瑋逝世,享年58歲。追贈侍中,謚號武穆。

曹瑋為將近四十年,用兵未嘗挫敗。尤有功于西方。平居意氣舒暇,及行師,多奇計,出入神速。「自三都谷之戰,威震四海」,唃氏遂衰。求之古代邊將,殆亦廉頗、李牧之流亞。

5.韓世忠

韓世忠是陜西延安人。風骨偉岸,鷙勇絕人。年十八,應募從軍,挽強弓,善馳射,勇冠三軍。征西夏,平方臘,轉戰四方,每以少擊眾,號為勁旅。平苗.劉之亂,建勤王之功。

兀術南侵,突破長江天險,韓世忠出鎮鎮江,聞金軍北歸,伏擊金兵,幾擒兀術。并將金軍逼進黃天蕩,使兀術倉皇逃回建康。大儀鎮之戰,大破金、齊聯軍前鋒,挫其銳氣。移鎮楚州,賊不敢犯,使淮東為東南之保障。克海州、援淮西,一生戎馬,平叛御侮,忠義勛名,中興第一,固將帥之中社稷之臣。位列中興四大名將、中興七王。晚年罷兵權入朝任樞密使,拜鎮南、武安、寧國三鎮節度使,封咸安郡王。

1151年,韓世忠逝世,享年63歲。追贈太師、蘄王,謚號忠武。

韓世忠為人嗜義輕財,知人善用,麾下部曲,皆出行伍,秉將旄。及解兵罷政,在家十年,杜門謝客,口不言兵,部曲舊將,不與相見。澹然自如,悠游終老。可謂即明且哲,善始令終。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