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種能排出體內濕氣的植物,老人叫它「祛濕草」,過往不珍惜,如今搶著挖
2023/10/04

在我們農村,有一種叫「祛濕草」的植物,我們這一輩人小的時候很常見,但是因為不受重視,所以現在長大了就很難再找到它了。很多人都以為它是野草,但其實不是的,它不僅可以祛濕,它還有很多作用,希望大家重視。

有許多朋友可能不認識這種植物甚至見都沒見過它,為了讓大家認識這種長在我們農村的野生植物,今天我就給大家來介紹我們這里的「祛濕草」,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地理分布】

這種「祛濕草」耐熱、耐旱,喜歡長在比較干燥的地方,比如一些荒地、山坡等這些地方,也喜歡扎根在一些草叢里。

「祛濕草」這種植物適應能力很強,所以它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在我國大部分地方都有分布,比如像廣西、云南、貴州、河南等等這些省份的農村地區都有分布。

【藥用歷史】

「祛濕草」的學名叫做刺莧,在我們這里大家都習慣叫它「祛濕草」,其他地方會叫它野莧菜、豬母刺或者是刺刺草等。

「祛濕草」全草可入藥。除了我前面介紹的祛濕功效以外,它還有大作用,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祛濕草」究竟有哪些藥用價值。

一、清熱解毒。刺莧對皮膚濕疹、長膿瘡等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常見的用法是把刺莧搗碎外敷在病處,還能起到一定的消毒殺菌效果。

二、預防貧血。刺莧中含有促進血液形成、緩解因貧血出現的癥狀的營養元素,還能增強免疫力等。

三、止血涼血。因為刺莧含有能促進血液凝固的成分,所以它也被用于治療胃部出血還有跌打損傷造成的外部出血等,止血的同時還起到了消腫的作用。

【植物形態】

刺莧屬于一年生草本植物,整棵植株可以長到50厘米以上,我們在野外看到的刺莧都非常高,植株分枝較多,葉片呈綠色或者是綠色中帶著一點紫色,無毛,葉片長4-12厘米,寬2-6厘米,植株帶刺,刺又長又短,一般在5-10毫米,所以大家摘的時候可要小心它的刺傷人。

刺莧的花果期在7-11月。刺莧分為幾個品種,常見的主要是大葉紅莧菜、圓葉莧菜還有尖葉莧菜等,不同品種的莧菜繁殖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種植過莧菜的朋友應該有所了解吧。

過往不珍惜,刺莧別當做野草處理,所以現在在我們這里的農村比較少能見到大量的刺莧,如今大家搶著挖。在我們這里刺莧不僅能藥用還可以食用,常見的做法是拿來清炒,炒出來的莧菜不僅清甜味美還富有營養,是不可多得的美味菜肴。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了這麼多關于「祛濕草」的知識,你有見過這種植物嗎?在你們那里「祛濕草」又叫做什麼呢?如果有朋友對祛濕草有更深入的認識,我們也可以一起來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