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之時,神魔縱橫,群雄爭鋒,修仙之術盛行四海。天下間三足鼎立著玄門道教的闡教、佛門的西方教與截教萬仙殿。
這三大修仙派系各顯神通,鼎足而三。其中,闡教創始人元始天尊和西方教的孫大圣,更是當世的頂級高人。
他們各自收了一批口碑載道的弟子傳授妙法,卻也存在一個看似詭異的現象——同是這些大能弟子,為何最后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在這三大教派中,闡教的創始人元始天尊最具威名。他的玉虛宮中匯聚了無數人才,其門下出了南極仙翁、燃燈道人等一批大弟子。
但讓人不解的是,這些弟子中竟然還摻雜了一批佛門和散修弟子。其中燃燈道人便是佛教的鼻祖,未來的燃燈古佛;云中子更像一個不問世事的逍遙散仙。
元始天尊視燃燈道人為掌上明珠,寧可得罪昊天老君,也要誓言保護他的安穩。這樣的情況在西方教也同樣存在,孫大圣的徒弟中,有自小跟隨他的豬八戒,也有半路入教的沙僧。
總的來看,西方教弟子以佛家居多,而玄門道派在元始天尊門下只是小部分。這其中緣由何在?
其實從姜子牙的收徒故事中,我們可以找到一些答案。姜子牙收徒有一套獨特的方式,多是以恩威并施的手段強行收編。
五神通本是為禍人間的小妖,姜子牙用五雷法降伏后,以放他們一命為條件,要五神通拜他為師。
武吉本是因躲避官府追捕而投奔姜子牙,也被迫入了他的門下。
龍須虎本想置姜子牙于死地,被姜子牙的法力制住后只能求饒,最終也不得不就范。
姜子牙性情直爽,做事果決,收徒雷厲風行,絲毫不拖泥帶水。他并不在意弟子的出身門派如何,有用就收,統統打造成屬于自己的弟子。
這種強悍的作風也深深影響了他的徒弟,龍須虎和武吉都在他的錘煉下修煉出了獨特的本領。
姜子牙一心想在這亂世中建立一個安寧祥和的國土,所以他必須招攬人才,增強自己的陣容實力。
五神通本來只是作祟搗亂的小妖怪,被姜子牙收入門下后,也成了大顯神威、捍衛百姓的英雄。龍須虎和武吉更是在姜子牙的指導下,終成大器。
姜子牙不拘門派,收人只看手段與用處。他以雷霆手段制服異己,強取豪奪,收人唯才是舉。在那個亂世,想要建立大業,就不能有太多顧慮,必須采取強硬果決的手段,才能讓人心悅誠服。
相比之下,聞仲的收徒方式則更為圓滑,他善于利用各種手段來說服別人入教。聞仲奉命西征,半路遇到四大天王設下的埋伏。
他先用巧計制服鄧普天王,然后水遁收服張天王,木遁收陶天王,最后把辛環天王壓制住了。
聞仲開出的條件很簡單,只要你們在我門下效命征戰,就可得到蟠桃升仙的福報。
四大天王本是西岐國的勇士,在聞仲面前不堪一擊。加入聞門可以得道成仙,這對他們來來說無疑是千載難逢的機緣。所以四天王雖然是被迫入教,但也心悅誠服地拜聞仲為師,從此跟隨在他左右。
聞仲收人的策略,是以退為進,以逆為順。四大天王對他設下埋伏,被他化解后反過來收為己用。聞仲讓四王看到了更高的理想,從而心甘情愿地追隨他。這種方式看似溫和,實則也讓四大天王完全服從于他的指揮。
四大天王本來只是西岐國的守衛軍,實力有限。但在聞仲的點化下,他們開啟了仙道,成為保家衛國的無敵戰神。
這充分說明了聞仲收人的手段之高明,他能挖掘別人的潛力,讓弟子在他的教導下獲得巨大的進步。
由此可見,姜子牙強收外門弟子,而聞仲善于從內心打動人心。但無論何種方式,他們都將不同門派的弟子打造成了自己武功的傳人。這也正是元始天尊門下出現佛教弟子的原因,他采取的應該是類似聞仲的收徒策略。
元始天尊本是道教宗師,但他并不計較弟子的門派,更看重人的資質。燃燈道人雖出家為僧,元始天尊卻將他視如掌上明珠,對他禮遇有加。
云中子是個逍遙散仙,元始天尊也禮待有方。這說明他具有高度的睿智和胸懷,能夠包容不同門派的人才加入。
燃燈道人是佛教中的奇才,他與生俱來的智慧與定力超群絕倫。元始天尊不但欣賞他的才華,更看重他的品德與理想。
所以他視燃燈為最重要的弟子,不遺余力地扶持他,讓他成為佛祖。
云中子雖是散仙,但他洞察世間變遷的能力彌足珍貴。元始天尊不以門派界限拘泥,而是讓他自由發揮,使他的天賦得以完全開啟。
元始天尊能夠放下成見,勵精圖治,在自己門下收集各路英才。他用仁愛之心化解門派偏見,讓不同路數的弟子在玄門道法的熏陶下各得所長。這種開拓進取的胸懷,使闡教弟子百花齊放,群芳競秀。
那麼為何元始天尊門下佛弟子不多呢?或許還是因為道法更符合他的氣運。燃燈道人是例外的佛教奇才,元始天尊不惜重金要將他收入麾下。
而普通佛弟子想要真正融入玄門道法,接受度化則比較困難。所以最后仍以道家弟子為主。
無論強收或軟化,收徒歸根結底還是看人的資質。姜子牙和聞仲都將不同門派的人打造成自己的助力,而元始天尊也盡收天下英才異士。可見人才是根本。這也啟示我們,不應被門派界限所束縛,而是要廣納賢才,增強團隊實力。
當然,同是大能高人的弟子,為何最后仍會分道揚鑣?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就隱藏在他們的渡劫之中。
修仙之路漫漫無邊,幾乎每1500年便要面臨一次劫難。這次封神大戰,正是各路仙家踏上渡劫之路的開始。為數不多的大能之輩可以依靠自身實力來渡劫,但更多仙人只能依附某位大能,尋求庇護。
所以這些不同門派的弟子都拜入元始天尊門下,目的就是借助他的力量來渡過這劫數。可這也注定了,他們終究是各自為政,很難真正融為一體。
元始天尊有通天徹地的神通,自能渡劫。而佛教弟子燃燈道人也有成佛的前瞻眼光與定力,最終還是會踏上自己的解脫之路。
每逢渡劫之時,都將考驗每一個修仙者的本性和志向。這場混戰將洗滌門派的束縛,讓每個人更加認清自身的方向。
渡劫后才能看出根基的深淺,這是步入高階的必經之路。
所以作為元始天尊弟子,他們終究還是要各奔東西,開創自己的道路。這也是修仙發展的必然規律。
在這場上古封神的變幻中,我們看到了神仙收徒的種種手段與門道。但更值得思考的是,他們最終還是各走各路,這其中蘊藏了怎樣的啟示與感悟呢?歷經滄桑后,仙緣凡間,種種因果今又將如何延續呢?讓我們拭目以待這場宿命的輪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