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知乎上一網友的分享讓我很受觸動:
潮汕地區的一位男生,家里三代單傳,就他一個兒子,父母對他寵愛有加,對姐姐卻冷漠很多。
姐姐大學聯考那年,成績十分優秀,甚至足夠上清華,父母卻想著女兒上離家近的學校,方便照顧弟弟,硬是讓她填了華南理工。
在家中備受委屈的姐姐,最終還是選擇離家去了北京,與父母決裂。
而弟弟呢,夾在至親的人中間,無奈又痛苦。
他很愛姐姐,也知道姐姐在家里受了委屈,但是卻改變不了父母根深蒂固的思想,也無法真正地怨恨父母,畢竟父母對他的愛是沒有少過的。
這個故事,對家長來說,是一番深刻的提醒。
在我們以往的認知里,偏心似乎只會對不受寵愛的孩子產生巨大影響,事實上那個被偏心的孩子也不一定被偏愛得有恃無恐。
總之,父母的過度偏心對被偏愛的孩子和被冷落的孩子都是一種傷害。
偏心難以避免
有個事業有成的朋友,家里兩個兒子,但他就更偏愛哥哥一些。
我們一起聚餐時,夸得最多的還是大的,倒不是因為是第一個孩子,而是他覺得哥哥和他更像,不僅是長相,性格也是。
兩個兒子性格截然相反,小的更內斂、害羞,見人不愛說話。大的完全相反,在外面放得開,還會主動地喊人,因為嘴巴甜,常被大人們夸。
《時代》周刊高級編輯杰弗里•克魯杰曾說:95%的父母都偏心,剩下的5%,只是不愿意承認而已。
雖然不想承認,但大多數父母都很難坦誠地反思自己是否偏心的問題。
有偏愛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父母能及時警醒,比如更喜歡二寶,那麼對大寶就應該比二寶更加關心,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某種平衡。
過度追求公平,反而成了陷阱
為了避免偏心,家長們可謂煞費苦心,但結果往往努力錯了方向。
比如有的家長為了顯示公平,在養育兩個孩子時,總覺得「這個孩子有什麼,那個孩子就有什麼」,在物質上追求絕對的公平,這卻刺激了孩子們的斤斤計較。
曾經有個媽媽抱怨:
兩個女兒相差兩歲,所有的衣服、玩具、零食都買一樣的,數量也一樣。
盡管如此,孩子之間的沖突仍然沒有減少,最可怕的是,女兒們學會了計較。比如,媽媽讓大女兒幫忙跑個腿,她就會不高興:「憑什麼我妹妹不去啊!你不公平!」
有一天,姥姥帶來了一份腰果仁,一人分了一份,沒想到兩個孩子為誰多誰少大吵一架,最后兩個人趴在桌子上一粒一粒的數,直到兩人一模一樣為止。
女兒們在公平上的過度計較,讓這位媽媽無比傷神。
過度追求公平,意味著你需要不斷地衡量給孩子的每樣東西的價值,不知不覺中,把最重要的愛和包容給丟了。
最后,即使你做到了公平,孩子也不一定覺得這是最好的結果,反而會以此作為標準,不斷對你提出新的要求。
愛,是治愈一切的良藥
我們總以為,孩子生下來,有那層血緣關系在,他們就一定會天生相愛。
可是,手足之情在心,而不在于血肉關系。
比起血脈的聯系,更重要的是愛的羈絆。
要有手足之情,得先有愛!
1全心全意愛老大
二胎的初衷,是給老大一份手足之情,而不是剝奪他被愛的權利。
所以,解決二胎矛盾的唯一訣竅,就是全心全意,毫無保留地愛老大。
有一位朋友,她家姐弟倆相處十分融洽,弟弟崇拜姐姐,姐姐愛護弟弟,羨煞旁人。
朋友說,二胎,真正需要多關注的是老大。
姐姐想要「抱抱」的時候,自己會放下手上的任何事情,去抱抱她。
姐姐想吃弟弟的食物從不阻止,因為她不想特定,這個食物專門是給弟弟吃的。
特意設置了「姐姐專屬時間」,每天15分鐘。在專屬時間內,全心全意的和姐姐在一起,用心抱抱姐姐,陪姐姐小玩一會兒,讀讀繪本聊聊天。
朋友解釋,老大已經有了心理需求,需要更多的情感呵護;而老二,還停留在生活需求,照顧好吃喝就行了。
當家里大人們把更多的愛給予老大時,當他確信自己擁有著無條件的愛,愛也會在他的內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最先享受到老大愛心結果福利的便是老二。
你愛老大的樣子,最終就是老大愛老二的樣子。
2父母放手,讓老大老二自己去相處
鄰居家的孩子球球很討厭弟弟,「我吃西瓜肉,他吃西瓜皮」「我不讓你吃、我不讓你喝」,都是球球常掛在嘴邊的話。
深入了解他們家之后,才發現問題出在爸爸媽媽身上。
爸爸強硬地要求球球和弟弟分享,球球拒絕,爸爸告訴她,不分享就是自私的小孩。
在二胎家庭里,孩子間的矛盾,最怕父母強行干預,強行要求老大讓老二。
這些都會給老大造成一種「我所有的苦難,都是因為老二出現」的錯覺。
長此以往,同胞關系,只會越來越僵硬。
相反,當父母學會放手,從二胎的競爭中退出,孩子會自行摸索如何相處,手足關系反而會變簡單,變親密。
這一點,在球球和弟弟身上效果顯著。
在球球爸暫時離開2小時后,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球球和弟弟。
阻止弟弟玩危險的耳機,幫弟弟打開水壺蓋,把自己的水果喂給弟弟吃,處處都是暖心大姐范。
讓孩子自己去打鬧,去和好,去熟悉彼此,去溫暖彼此。
當他們找到了合適的相處模式,適應了各自的角色,矛盾就少了,手足就親密了。
3多賦予老大權利,樹立老大地位
小孩子天生是慕強的,一個無所不能的老大,天然的就會吸引老二的目光。
想通了這個問題,平衡二胎就又多了一招。
在朋友家,兩個孩子發生爭搶,會把爭奪的東西拿過來,交給姐姐去處理。
弟弟想拿姐姐的玩具,一定會勸阻:這是姐姐的東西,你必須得到姐姐的同意。
平時也會有意在弟弟面前夸姐姐:「姐姐跳舞真棒」「姐姐會炒西紅柿雞蛋了,很厲害喲」「姐姐今天給你講了故事,姐姐對你真好呀」。
久而久之,弟弟覺得姐姐厲害又能干,什麼都會,就成了姐姐的小迷弟、小跟屁蟲。
姐姐被賦予了權利,感受到了自己被尊重,覺得當大孩子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也非常樂意照顧弟弟。
弟弟敬著姐姐,姐姐護著弟弟,手足之情悄然而生。
有人曾深情地說,生二胎不是因為有錢,也不是因為一定要男孩或女孩,而是想給孩子留下一個親人。
手足親情,是世界上最溫暖的聯結。
可這份情,不是憑空而來,是需要后天的維護和培養。
相親相愛的兩個孩子背后,一定藏著老母親的用心「經營」。
養育二胎,我們能做的就是,不分男女,不論大小,認真地愛每一個孩子。
尤其是好好愛那個大孩子,讓滿滿的愛,經由老大,流向老二。
一生很長,父母會老去,朋友會走散,唯有手足,才是最長情的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