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童年玩具有哪些?「草長鶯飛放紙鳶,兒童急走追黃蝶」
2023/07/07

引言: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適當的游戲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開發智力,還能起到勞逸結合、促進親子關系的作用,對于培養兒童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百利而無一害。當代兒童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年代,積木、拼圖、遙控車、機器人......各式各樣的新潮玩具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

看著他們樂在其中的樣子,作為家長的我們不禁回憶起自己的童年,甚至聯想到幾千年前的古代社會,那時候的孩子們都會玩哪些玩具呢?從宋代楊萬里的童趣詩,到明定陵出土的「萬歷百子衣」刺繡,古人描繪兒童生活的作品不在少數。讓我們跟隨他們的記錄,穿越回古代一探究竟。

一、觀賞性玩具:泥塑、彈弓、撥浪鼓

「雖然東北不大,我在東北玩泥巴」,要問古代兒童能玩什麼玩具,首先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玩泥巴」 了,而造型精美的陶制玩具,正是古代玩具中最常見的一種。迄今為止,中國境內已知最古老的實物玩具,當屬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陶豬,現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館內。陶豬高4.5cm,長6.3cm,由泥質陶捏塑成形,經過低溫燒造,成品呈現出紅灰相間的顏色。吻部前突,四肢短小,憨態可掬,活靈活現。

殷商至兩漢期間是陶制玩具發展的頂峰,除了陶豬外,已經出土的還有陶狗、陶雞、陶灶、陶樓閣,從舟車牛馬到亭台樓閣,應有盡有,不可勝數。動物陶塑的口部往往制成哨子,一吹就響,十分有趣;而建筑陶塑則大都小巧生動、精致美觀,具備很高的觀賞把玩價值。

此外,西安半坡遺址還出土過大量陶球和石球,直徑在1~3cm之間,同樣是用泥土、石料燒制打磨而成。考古學家認為,這些小球既可以用作狩獵活動中投打的彈丸,又可被兒童拿來玩彈弓。從《楚辭》中后羿挽弓射日,到《封神演義》中二郎真君攜哮天犬巡狩泰山,在中國古代傳說當中,許多神仙都愛打獵。古代兒童往往會將這些傳說人物奉為偶像,爭相模仿。

撥浪鼓是中國民間一種古老又傳統的玩具,最早可追溯到戰國時期,而且延續至今長久不衰。鼓身和鼓面的制作材料多種多樣,以木身羊皮面最具代表性。有趣的是,撥浪鼓起初并非玩具,而是被當作樂器使用。宋代朱熹曾為《周禮》作注:「如鼓而小,持其柄搖之,旁耳還自擊。」描述的是漢朝的宮廷樂器「鼗」,也就是撥浪鼓。隨著宮廷音樂在民間的滲透,撥浪鼓逐漸走入千家萬戶,成為一件平民樂器。

南宋畫家李嵩有著名人物風俗畫卷《貨郎圖》流傳后世,反映的是南宋時期賣貨郎走街串巷的生活情景。圖中貨郎的手里和擔子上,就有多具撥浪鼓,可見它不僅可以拿來售賣,又可以作為招徠顧客的工具。貨郎周圍的兒童們歡呼雀躍、奔走相告,拉著母親的裙擺希望得到一個撥浪鼓,喜慶熱鬧的氣氛躍然紙上。

二、技巧性玩具:風箏、陀螺、毽子

「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句詩出自清代詩人高鼎的七言絕句《村居》,描繪了陽春二月,活潑可愛的孩子們放學后一起放風箏的情景。《墨子》記載,東周神匠魯班曾用竹木制成木鳥,能乘風力升空,連飛三天三夜,形成了古代風箏最早的雛形。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進步,人們逐漸學會用絹或紙制作風箏,這就是「紙鳶」名字的由來。

明朝定陵曾出土孝靖皇后的萬歷刺繡百子衣,驚艷世人。衣服上栩栩如生地繡滿了童子嬉戲的圖案,真實記述了風箏、陀螺、毽子、撥浪鼓等40余種游戲項目,是研究明代兒童玩具特征的珍貴文物。其中放風箏的童子敞穿著對襟小褂,右手握著風箏線,一邊奔跑一邊回頭望天,一只三尾風箏正在空中迎風翱翔,童趣盎然。

陀螺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民間玩具,最遲在宋代就已經廣泛流行,又寫作「陀羅」。明代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記載,陀螺大都由木頭制成,實心、無柄,用鞭子抽打即可不停旋轉,轉速之快仿佛插在地上的一根地軸,而地面上的影子卻紋絲不動。古代孩童常常以「鞭陀螺」為戲,不停鞭打陀螺讓它保持旋轉不倒,誰堅持的時間最長即為優勝者,與今天的玩法別無二致。

毽子也是古代兒童強身健體的好伙伴,相傳起源于「蹴鞠」。毽子的結構非常簡單,只需找來兩枚銅錢,孔中[插·入]幾根家禽的羽毛,再用皮條粘牢即可。《燕京歲時記》記載,踢毽子動作相對劇烈,運動量比較大,可以活動筋骨、活血御寒,故以秋冬兩季居多。

民間擅長踢毽子的藝人層出不窮,最具代表性莫過于清末著名的「毽兒譚」——譚俊川。據說他從13歲起堅持每天練功,一口氣能踢6000下,還有20多套變化無窮的花樣,令人眼花繚亂。憑著這門獨家絕活,他走南闖北賣藝跑江湖,名氣越來越大。後來,他將畢生心血凝聚成一本《翔翎指南》(北京人稱踢毽子為「翔翎」)傳于后世,這也是中國唯一一部「毽譜」。

三、益智性玩具:七巧板、魯班鎖、華容道、九連環

在中國古代玩具中,益智性玩具是一個獨特的分支,它們往往歷史悠久、內涵豐富,蘊藏著中國古老文化的智慧之光。而七巧板、九連環、華容道、魯班鎖,則被譽為智力玩具中的「四大金剛」,令西方人愛不釋手,享譽世界。

七巧板是中國益智玩具之祖,從4000多年前的「方圓規矩」演變而來,并在明清兩代臻于成熟。七塊形狀各異的木板可以拼成多種圖形,變化無窮趣味十足。公元18世紀,七巧板流傳到日本、歐洲等地,深受西方人的喜愛。日本人將其改名為「博士板」,認為精通七巧板的人智商可與博士相比。英國學者李約瑟則稱其為東方最古老的消遣品,在劍橋大學圖書館中,至今還珍藏著一部來自中國的《七巧新譜》。

九連環是一種解環玩具,距今至少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早見書于劉向的《戰國策》。 書中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曾經派人出使齊國,使者見到齊王后,拿出從秦國帶去的玉連環,問道:世人都說齊國人見多識廣,不知大王能否解開此環?可見,戰國年間的人們已經開始用九連環來衡量一個人的智慧和學識。

九連環的「九」是個虛數,實際上環的數量從一到十不等,解法也是有難有易。在《易經》中,「九」為陽數之極,古人習慣用「九」形容多,所以將這種益智游戲統稱為「九連環」,意指要解開連環并非易事,必須動一番腦筋才行。

魯班鎖又叫「孔明鎖」「六子連芳」,源自于古代房屋的卯榫結構,以魯班的名字命名,正是為了紀念這位中國木工的祖師爺。魯班鎖是一種立體玩具,雖然僅由六根木條插接而成,但卻涉及十分復雜的立體幾何知識。 美國科學家通過電腦研究,發現各種排列組合的樣式總數竟高達12萬種,可以說蘊含了無窮的智慧。

華容道是民間流傳甚廣的移圖玩具,名字雖然取于三國典故,但發明的時間卻遠遠早于三國時期。早在炎黃年間,就有關于「重排九宮」游戲的傳說,而這正是華容道的雛形。華容道走法曲折、布局繁多,被日本人推為世界三大智力游戲之一,另外兩項分別是法國的獨立鉆石棋,以及匈牙利的魔方。經過計算機研究,華容道最優的解法也需要走九九八十一步。

除了「四大金剛」之外,中國古代的益智性玩具還有很多,譬如迷宮、公道杯、幻方、倒流壺等,大都涉及數學、物理、化學等多門學科理論,包羅萬象、博大精深,不僅體現了豐富的中國文化,更在對外輸出的過程中,成為聯系東西方文化的精神紐帶。

結語: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雖然飽受三綱五常束縛,但充滿靈性的頑童們還是找到了屬于他們的快樂法寶。童年時光總是美好而短暫,通過五花八門的古代玩具,我們得以窺見他們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對于當代親子家庭教育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參考:

1、《墨子》

2、《戰國策》

3、《燕京歲時記》

和珅隨手寫的奏折,字跡都比書法家更勝一籌,作品至今被故宮收藏
2023/07/26
「神劍」被秦俑壓彎2000年,一出土就變直狀,專家:禁止考古挖掘
2023/07/26
2005年,男子借9萬買破袈裟,發現夾層有一物,后拍出6500萬天價
2023/07/26
古代沒有身份證,為什麼青樓女子不敢逃走,只能贖身才能走人?
2023/07/26
清朝嬪妃被寵幸后,為何都怕太監「揉屁股」?一按白忙了
2023/07/26
清朝「作弊衣」火了,用老鼠須寫了6萬字,考生如何作弊?
2023/07/26
朱元璋姓「朱」,百姓吃豬肉咋辦?老朱將「豬」改1個字,百姓:真香
2023/07/25
武則天跟李世民多年未有身孕,為啥和李治卻很快生下六個孩子
2023/07/25
元素周期表清朝才出現,為何朱元璋起的名能聯成周期表?
2023/07/25
朱元璋臨終前孫子問他:外敵入侵有叔叔,叔叔造反,我該怎麼辦
2023/07/25
朱棣打進南京城,禍害了兩個小舅子,一個被殺,一個棄之不用
2023/07/25
乾隆微服出訪,被一副對聯難倒,卻被路邊的一個乞丐,隨口對上
2023/07/25
古代歷史上兩位使用方天畫戟的人,一位遺臭萬年,一位卻名垂千古
2023/07/25
明朝皇后的墓里,出土十一雙高跟鞋,古人真是又愛美又潮流
2023/07/25
明武宗30歲時死于豹房,豹房是一種什麼場所?為何會讓女子恐懼?
2023/07/25
古代妃子下葬時,為何要堵住肛門?這正是古人的智慧之處
2023/07/25
武則天墓前61個無頭石人,千年來無法解釋,卻在1971年解開
2023/07/25
柏鄉之戰:朱溫285位將帥被俘,2萬多士卒被殲,因李存勖有一名將
2023/07/25
中國第一不腐男尸,全身赤紅口含玉印,手持閻王告地書
2023/07/24
清明上河圖:一篇文章帶你了解畫中的爆炸細節
202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