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趣聞
    
清朝上朝的時候說滿語還是漢語?清朝的官方語言只有一種?
2023/07/11

清朝上朝的時候到底是說滿語還是漢語?

首先,說清朝的官方語言不是漢語而是滿語,這就是胡說八道了。

大清的官方語言有滿語,也有漢語。

一般皇帝的詔書都是滿漢雙語的,比如清朝有一個非常有名的陰謀論,說康熙當年的傳位遺詔寫的是「傳位十四子」,讓雍正在「十」這個字的上、下各添一筆改成了「傳位于四子」。

但康熙的傳位詔書是有原件的,原話寫的是「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云云。

所以說這個陰謀論很扯

但是大家看到沒有,詔書是滿漢雙語寫的。而且這是傳位詔書,它有雙重的含義,一個是它代表著大清最高級別的官方文件,另一個它也是皇帝的家事。

這樣一份文件都會把漢字寫在上面,這還能說漢語不是大清的官方語言嗎?

就好比如果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突然說要退位了,然后傳位給查爾斯王子,那他們的官方文書里會用中文也寫一版嗎?

清朝的確有「首崇滿洲」的潛規則在,也推行過一些推廣滿語的政策,但沒有他說的那麼極端。

大清入關后,漢人官員們一直上書讓皇上學漢語。

(「大學士馮銓、洪承疇等奏言……皇上承太祖太宗之大統。聰明天縱。前代未有。今滿書俱已熟習、但帝王修身治人之道。盡備于六經。一日之間、萬幾待理。必習漢文、曉漢語、始上意得達、而下情易通。伏祈擇滿漢詞臣。朝夕進講。則圣德日進、而治化益光矣。」——《清實錄順治朝實錄》)

但當時說了算的是多爾袞,多爾袞并沒有讓年紀還小的順治學漢文。

(「(順治:)朕極不幸,五歲時先太宗早已晏駕,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極嬌養,無人教訓,坐此失學,年至十四,九王薨方始親政,閱諸臣奏章茫然不解。」——《天童弘覺忞禪師北游集》)

也會暗戳戳的對會滿文的人有獎賞,

(「賜習滿書庶吉士劉澤芳、張文明、韋成賢、王紫綬、夏敷九、沙澄、胡兆龍、陸嵩李霨、艾元徵等貂帽、涼帽各一頂,皮鑲朝衣、緞朝衣各一襲,靴各一雙。」——《清實錄順治朝實錄》

「賜滿書翰林官王熙等八人,滿文《資政要覽》、《人臣儆心錄》各一部。」——《清實錄順治朝實錄》)

但絕對沒有上朝不能說漢語只能說滿語的情況,也不存在什麼所有大臣都會說滿語的情況,不然為什麼還要額外獎勵那些「勤學」的呢?

頂多是做到了,在太廟祭祀的時候,不讓說漢文,只說滿文。

(「允禮部請,各壇及太廟讀祝停讀漢文,止讀滿文。仍增設滿讀祝官八員,一切典禮俱照國朝舊制行。」——《清實錄順治朝實錄》)

但這個很好理解啊,你給祖宗讀祝的時候,如果說漢文祖宗可能也聽不懂。

順治親政后,有人上書說要在新中的進士里選一批人學習清書,也就是滿文。

(「內院議覆吏科給事中高辛允疏言:‘皇上親政之首科,允宜慎選庶常,以光圣治。臣等參考舊例,斟酌時宜,擇其年貌合格、文字雅醇者充其選。名數照己丑科例,取漢進士四十名。

……

內拔其年青貌秀、聲音明爽者二十名,習學清書。余二十名習學漢書。」——《清實錄順治朝實錄》)

注意,這里說的是要現學,如果你以前學過那是你勤奮好學,但這不是參加科舉的前提條件。

而且指定要學習清書的也不是所有人,這些人叫清書庶吉士,除了清書庶吉士也仍然有漢書庶吉士。

庶吉士就是負責給皇上起草詔書和講經的,相當于滿文秘書。

一開始順治還會對這些清書庶吉士親自考核,即便是專門學這個的也仍然有完全學不懂的。

但最初的處罰也只是扣工資,屢教不改的最后會開除。

但這也很合理啊,你就是畢業去了各單位做翻譯工作,但都工作好幾年了還一個外國字都不認識呢,那哪個單位也忍不了啊。

康熙朝的時候,康熙還找人編了一本滿文字典,叫《御制清文鑒》,編了35年。

編這套書的初衷就是因為大家都開始習慣用漢語而不是滿語,而且滿語畢竟是一個相對比較新的語言,也一直有新詞語出現,這套字典也是為了規范滿文。

(「(臣)等謹按清文鑒用國語搜輯成書,自天文地理、以及鳥獸蟲魚,廣大精微,貫串該洽,有兼綜之義,無不協之音。皇上欽定同文韻統以西番字母參考天竺字母貫合異同,而以阿字為元音以傳真諦。(臣)等謹按國書以阿字為元音,謂諸字皆生于阿也,舉華音之所未備者皆以阿字統之,辨陰陽清濁,于希微杳渺之間,因以各得其元音之所在矣,國書有陰陽清濁相生之義。」——《清朝通志》)

所以如果當時官方語言真的只有滿語,那很多工作都會做的很困難,畢竟你工作中需要涉及到的一些實物,可能滿人都不知道用滿語該怎麼表達,這你怎麼工作啊。

(「(順治:)閱諸臣奏章茫然不解,由是發憤讀書,每晨牌至午,理軍國大事外,即讀至晚。」——《天童弘覺忞禪師北游集》)

而且康熙也很重視漢語的規范,最有名的就是《康熙字典》了。如果官方只用滿語它發行什麼漢語字典呢?

雍正時候更是,他回復大臣的奏折前幾年在網上還小火過一陣,他寫的漢字非常好看,語言也簡短、幽默。

一些金句像跟年羹堯說的什麼「朕亦甚想你」、「朕實在不知怎麼疼你」。

這些話還都被故宮摘出來做成了文創,前些年我去故宮的時候還買過同款膠帶。

要知道年羹堯本來就是漢軍旗,後來還給抬進了鑲黃旗,妹妹還嫁給雍正了,這樣出身的人肯定是會寫滿文的,但他和雍正往來奏折都會用漢字寫。

如果真像這位說的,不用滿語都不能當官,那雍正這算不算帶頭違規?得位不正石錘了唄?

還有這個,寫這個折子的人叫楊宗仁,也是漢軍旗。雍正很寵幸的一個大臣,剛一繼位就派去當湖廣總督,沒過兩年又加了太子少傅。死后追封了少保銜,賜了謚號,還給了個世襲的爵位。

他和雍正往來的折子也是用漢字寫,而且雍正還特意在他折子上朱批了一下,讓他不要自稱奴才,說稱臣更得體。

所以清朝雖然確實會極力推廣滿文和滿語,尤其是有「首崇滿洲」的思想在,對會主動學習滿語的漢人大臣也可能會高看一眼,但不存在什麼一定要會說滿語的情況。

雖說在外交場合,可能還是會以滿文為第一官方語言,但對內詔書都是滿漢雙語。

和皇帝見面奏對的時候一般也都是你會說啥就說啥,你是八旗官員就用滿語,你是漢人官員就用漢語。

要知道皇帝也是要工作效率的,你要先把工作說明白,這才是最重要的。

((順治:)逮五更起讀,天宇空明,始能背誦。

……

前后諸書讀了九年,曾經歐血。」——《天童弘覺忞禪師北游集》)

就算想拍馬屁,用二把刀的滿語說了半天皇帝再沒聽懂,到是能換來兩句「阿其那」和「塞斯黑」的評語。

《志愿軍》最差演技出來了:五官亂飛不要緊,全靠爸媽帶進組!
2023/10/04
有1種「【壯*陽】草」火了?40歲以上的人喜歡它,采挖一籮筐!
2023/10/04
狗狗為什麼總是回頭看你?原因很簡單:牠們關心你
2023/10/04
趙露思新劇地獄開局!導演銷號,第一次見一部劇還沒拍就一地雞毛
2023/10/04
公園出現「會移動的樹幹」隱身草叢堆,大眼盯鏡頭笑噴網:成精了
2023/10/04
三十而已:看王漫妮和顧佳因梁正賢鬧翻,就懂她們的閨蜜情有多假
2023/10/04
1種能排出體內濕氣的植物,老人叫它「祛濕草」,過往不珍惜,如今搶著挖
2023/10/04
霍啟剛的慌張,徹底揭開了郭晶晶的婚姻真相,難怪能愛19年!
2023/10/04
這是世界上最丑的貓?曾被科學家當成黃鼠狼,因皮毛太丑逃過捕殺
2023/10/04
沒要買不能進來!逛夜市看到「服飾店超厭世公告」 老闆狂嗆「不買別浪費我時間」兩派網友戰翻
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