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對草船借箭藝術加工?諸葛亮借箭時,曹操想不到放火箭?
2023/07/11

引言

諸葛亮是人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千古文人對諸葛亮進行稱頌,從現實主義小說家的角度來看,以「草船借箭」的情節為例,諸葛亮可準確預測三日后天氣,其精準度以超過現代的天氣預測技術,確有被「神化」的色彩。

但是《三國演義》經歷了藝術加工,在傳統歷史記事的基礎上有「七實三虛」的說法,考察《三國演義》「草船借箭」情節和《三國志》。

通過對其中造船、天氣預測方法進行分析,來分析羅貫中將歷史真實和文學藝術加工相結合的創造性,以及「草船借箭」這一情節背景后的科技背景。

一、三國時期的戰船

根據《三國志》記載,「草船借箭」原型發生在濡須之戰,羅貫中根據濡須之戰的史實,將這則史料移花接木, 加工改造成了赤壁之戰前諸葛亮的「草船借箭」。

故事中「草船」源自東吳,故在探求「草船」原型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三國故事中「草船」源自東吳。

在探求「草船」原型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三國時期的造船技術及東吳水師的船只種類。

三國時期東吳位處南方.西部到達巴蜀東部,北達淮河、漢水,東南部即今天江浙滬以至珠江流域。 從地圖上看,東吳東面、南面、北面分別依靠東海、南海和長江,三面環水。

這就注定了其和水路發達,因此東吳以水軍立國,其造船實力十分發達。

據史料記載,孫權曾制造過許多大型戰船,有名者如「飛云」「蓋海」等,此類船只多為樓船,而樓船船身過高,重心不穩。

由于船身過于龐大,并不適宜用于軍事偵察任務,不符合「草船」原型的基本特點。

根據《三國志》記載,三國時期,在各類軍事活動使用較多的中小型戰船主要有即斗艦、蒙沖和走舸。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此三類戰船為「草船」原型的可能性最大。

在三國水師中,斗艦在東漢時才用于裝備水師,深受歡迎。

擅長水師作戰的孫權、劉表,麾下都裝備麾下都裝備大量「斗艦」,著名的赤壁之戰戰場上,東吳水師更是以艨艟斗艦為先導,把曹軍燒成火海。

《三國志》中多次提及斗艦,可見斗艦在三國時期被廣泛用于各類水上軍事活動中,但陳壽未對其形狀參數做具體描述。

《武經總要》對斗艦的大致形狀及外觀做了簡要介紹,根據《武經總要》記載:

斗艦具有兩層甲板,每層都裝有防御用的「女墻」,設有軍棚可以陳列兵士,是一種較為靈活的水戰艦船。

斗艦在《武備志》中的記載及插圖,以中國軍事博物館的東漢斗艦復原模型來說,其設有30把劃槳,符合羅貫中所述「每船要軍士三十人」的要求,沒風時靠劃軍士劃槳來提供動力。

斗艦可以用來運輸士兵,在這種戰船的上甲板上戰棚中設置有作為隱蔽物體的女墻,女墻上設有射擊孔,在戰棚四周還設置有射擊孔和四通大開門,這也為「束草千余個」提供了可能。蒙沖,又名艨艟,是一種船體狹長的快速沖鋒舟。

整個船背以牛皮包裹,兩側開有槳孔。可以迎著敵方弓弩射擊高速突進。

甲板上更設有三層城樓,士兵們在城樓掩體里發射強弩。這種速度快且裝甲嚴密的快艇,專用于大戰中沖擊敵方船陣。好似陸戰里的突襲輕騎,在敵方的防線里撕開口子。

蒙沖在古代一般用于突襲進攻,屬于中型戰船,從上述故事中不難發現,將蒙沖單純用于防守并不適宜。

蒙沖是具有良好防護的進攻性快艇,其主要用將蒙沖單純用于防守并不適宜。

蒙沖是具有良好防護的進攻性快艇,其主要用途是快攻、突襲等,據范曄《后漢書》描述:蒙沖體型狹長,速度快,用于沖撞敵人。

沖撞戰術在古代世界各個文明是通行做法。 對于「沖突敵船」的解釋有兩種,一種是用來沖撞敵船,另一種是沖鋒陷陣。不論哪種解釋,都可見蒙沖在古代軍事作戰中,專用以突擊敵方船只。

根據《三國志》中赤壁之戰的記載:

黃蓋率領蒙沖與斗艦,共十余艘,船上載著干草與柴火,并灌油點火,去詐降曹軍,大船后又系著小船走舸。

「舸」本指大船,而三國時期的「走舸」則為小型戰船。

從史料中可以看出,「走舸」的特點是船體較小,機動靈活,行駛速度快,黃蓋火攻曹操用的是蒙沖斗艦數十艘,在斗艦后面都系有走舸,方便斗艦蒙沖上的士兵可以乘坐脫離火船。

如此小船無法承載弓箭重量,也無法滿足「每船三十人」的要求,故不符合「草船」原型。

在《武備志》和《武經總要》等相關典籍中也有關于「走舸」的記載,對對其也都有體積小、高機動特點的描述。

「走舸」系于大船之后的形態應如《武經總要》,而離開大船單獨作戰的形態則如《武備志》。

因此,在「草船借箭」的情節中,諸葛亮所要20只「草船」為「輕快船」「每船要軍士三十人」「以青布為幔」、兩邊分布「束草千余個」。

以此來看,走舸船體太小,雖然輕快,但也無法承載如此數量箭支和士兵的重量。「蒙沖」機動性雖好,但體型狹長,不算穩定。

相比于這兩種船只,「斗艦」或許更加符合「草船」原型,根據現代「斗艦」的復原研究成果。

其利用帆、槳推進,具有良好的機動性,可以歸類為「輕快船」,每船有30只船槳,與諸葛亮要求的「每船軍士三十人」相對。

同時斗艦又是「望之如山」的千人戰船,滿足「束草千余個」的要求,故羅貫中在描寫「草船借箭」的情節中所述的「草船」并非臆想編造,而是確有相似原型船只。

總體來看,古代的戰船均為木制,覆蓋皮甲加強防護。

并且在船上修建堡壘,看起來極其威風,不但能夠在作戰時居高臨下,而且使得戰士有良好的視野。在動力上,東漢、三國的戰船槳帆并用。

由于東漢、三國水戰多在內河、湖泊,所以部分船只吃水較淺。

二、羅貫中對草船借箭的藝術加工

在中國古代,天文學和氣象學是一起發展的,兩者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中國先民很重視對天文氣象的觀測,其中的氣象觀測也是與天文觀測融為一體的 。

古人在觀測天象的同時觀測氣象,所以古人經常根據天象來推斷天氣。

所謂「天」「氣」同源,占星術也因此盛行。在漢代,主流思想是陰陽五行學說 ,三國時期承接了兩漢的主流思想。

而占星術的思想,既應承了這種「天人感應」的思想,也是對陰陽五行學說的應用和發展。

在三國讖緯風潮的氛圍中,占星術占有很高的社會地位,這也使得許多諸侯將領在運籌帷幄和行軍作戰過程中將這種學說理論付諸實踐。

在三國時期,對于占星術的對于占星術的應用主要出現在5個方面,即預言國家興衰、預測戰爭勝敗、揭示人物命運、推斷天氣變化和分野。

「草船借箭」情節中,羅貫中正是應用了占星術的思想,推斷天氣的變化,預測三日大霧,從而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諸葛亮在《八陣本始》中寫道:

「虛實二壘,皆逐天文氣候,向背山川利害,隨時而行,以正合,以奇勝。

即無論八陣或游軍,布陣時都要依據天文、氣候、山川走勢而行動。羅貫中將古人這種「天」「氣」同源的科學認識嫁接到了小說中,便有了諸葛亮提前三日預測大霧的情節。

在「草船借箭」的情節中,諸葛亮在「草船借箭」的情節中,通過觀測天象對天氣做出了推測,不僅體現了人物之間的斗智斗勇,而且很好地突出了掌握天氣規律對于作戰指揮的重要性。

但是諸葛亮料定三天以后有大霧,其準確性和提前性甚至超越了現代的天氣預測,確有不現實、不真實的地方。

在這里,諸葛亮觀的是天象,古人一般認為「天象日月星也」,天象與氣候無關,看氣候主要看大氣成分,觀測大氣得知氣候變化。

古代因為沒有先進的觀測設備,只有靠白天、晚上看星星、月亮來識別大氣變化,大氣變化會對星光、月光有阻月光有阻擋作用,通過觀測云層及日月星辰的明暗變化,結合古代先賢的智慧經驗,從而推測氣候變化。

諸葛亮在小說中不僅提前三日可以預測具體的天氣狀況,而且對其預測的天氣充滿信心,不惜以性命為保立下軍令狀,如此的準確性與當時歷史條件下的天氣預測技術不符,乃是作者根據原著虛構而來。

中國古代天文學對氣象學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天文歷法上,比如「二十四節氣」,其既有氣象學意義,又具有天文歷法的意義,究其產生和發展過程,主要可以概括為經驗的積累和總結。

而諸葛亮通過天象觀測結果推斷天氣現象,一方面,體現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另一方面,更多的是羅貫更多的是羅貫中「親劉貶曹」的思想結果。

三、后世的「借箭」法

草船借箭的傳說在古代流傳已久,或者是將領在危急時刻突發奇想,唐代的張巡、宋代的畢再遇都曾經在己方箭矢短缺時,使用引誘敵人射擊的手段收集箭矢。

并且是卓有成效的。當然,在歷史上,使用類似方法「借箭」者并不多,一定程度上,引誘敵人射擊是有風險的。

唐代安史之亂時,叛軍攻打雍丘,唐將張巡帶軍抵抗,被圍困在雍丘四十多天后,與外界完全隔絕的守城唐軍的箭用完了。

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張巡心生一計,命人用稻草扎成一千多個草人,并穿上黑衣服。

入夜后,張巡下令用繩子綁著千余稻草人,沿著城墻垂下。叛軍發現有動靜,以為張巡派出敢死隊出城襲擊,馬上萬箭齊發,不計成本不停地射擊

直到天快亮的時候,叛軍發覺上當了,這才停止射箭。張巡守軍將扎滿了箭的稻草人拉上城來,有數十萬支之多。

有了箭唐軍士氣大振,守住城池打敗叛軍的信心空前高漲。張巡第二天晚上再度垂下一些黑衣人。

敵兵發現后,以為是張巡故技重施,不僅不攻擊,反倒開始嘲笑起張巡來。

然而,這些「草人」落地后,竟然變成了活人,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殺過來。全無防備的叛軍大敗,四散奔逃潰不成軍。雍丘之圍被解。

古代不但有狹義的草船借箭,還有廣義的草船借箭,宋代岳家軍將領畢再遇,就在同金兵的交戰中利用傘蓋借箭。

同樣是城池被圍困、弓箭所剩無幾。畢再遇命人做了一個豪華傘蓋。入夜,命幾個士兵舉著傘蓋沿城墻行走,并故意制造聲音讓金軍的哨兵聽見。

圍城的金將正在為如何破城焦頭爛額,忽然有人來報畢再遇正在巡城。金將大喜,希望趁此良機射死畢再遇,這樣一來城池就不攻自破了。

他馬上派出了強大的弓箭手,對著傘蓋射擊。持續了一夜的射擊。

畢再遇組織軍民收集城頭上的箭,總數竟達20萬支。以為穩操勝券的金將再次發動進攻,可金軍卻遭到了圍城以來最猛烈的痛擊,傷亡慘重。

遭到士氣和人員雙重沉重打擊的金軍,當天夜里就灰心喪氣地棄城而去了。

后世在危急時刻或用假人,或假冒己方高級指揮官來引誘敵人射擊,從而收集到足夠的箭矢。

在清人易鼎順的《魂南記》中,也見「草船借箭」之論。提出如果軍械與武器用盡,則可使用「草船借箭」之法。總而言之,向敵人「借」箭矢或其他補給,是一種出奇制勝的方法。

結語

以歷史為基礎的文學創作雖然講述的是歷史上的故事,但不一定要與真實的歷史事件完全吻合,而是作者根據歷史素材進行的文學藝術創作。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草船借箭」不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是羅貫中依據歷史素材的文學藝術創造。

草船借箭的故事其流傳甚廣的原因,是羅貫中將三國時期的科學技術精要融于其中。

他巧妙地將東吳孫權的船和古代天文學和氣象學相結合,在曹操、周瑜等人與諸葛亮的斗智斗勇中,彰顯了諸葛亮非凡的軍事才能。

參考文獻

《三國志》

《三國演義》

《武經總要》

《魂南記》

和珅隨手寫的奏折,字跡都比書法家更勝一籌,作品至今被故宮收藏
2023/07/26
「神劍」被秦俑壓彎2000年,一出土就變直狀,專家:禁止考古挖掘
2023/07/26
2005年,男子借9萬買破袈裟,發現夾層有一物,后拍出6500萬天價
2023/07/26
古代沒有身份證,為什麼青樓女子不敢逃走,只能贖身才能走人?
2023/07/26
清朝嬪妃被寵幸后,為何都怕太監「揉屁股」?一按白忙了
2023/07/26
清朝「作弊衣」火了,用老鼠須寫了6萬字,考生如何作弊?
2023/07/26
朱元璋姓「朱」,百姓吃豬肉咋辦?老朱將「豬」改1個字,百姓:真香
2023/07/25
武則天跟李世民多年未有身孕,為啥和李治卻很快生下六個孩子
2023/07/25
元素周期表清朝才出現,為何朱元璋起的名能聯成周期表?
2023/07/25
朱元璋臨終前孫子問他:外敵入侵有叔叔,叔叔造反,我該怎麼辦
2023/07/25
朱棣打進南京城,禍害了兩個小舅子,一個被殺,一個棄之不用
2023/07/25
乾隆微服出訪,被一副對聯難倒,卻被路邊的一個乞丐,隨口對上
2023/07/25
古代歷史上兩位使用方天畫戟的人,一位遺臭萬年,一位卻名垂千古
2023/07/25
明朝皇后的墓里,出土十一雙高跟鞋,古人真是又愛美又潮流
2023/07/25
明武宗30歲時死于豹房,豹房是一種什麼場所?為何會讓女子恐懼?
2023/07/25
古代妃子下葬時,為何要堵住肛門?這正是古人的智慧之處
2023/07/25
武則天墓前61個無頭石人,千年來無法解釋,卻在1971年解開
2023/07/25
柏鄉之戰:朱溫285位將帥被俘,2萬多士卒被殲,因李存勖有一名將
2023/07/25
中國第一不腐男尸,全身赤紅口含玉印,手持閻王告地書
2023/07/24
清明上河圖:一篇文章帶你了解畫中的爆炸細節
202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