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吞萬里如虎的吐蕃,跟唐朝死磕200年,為啥不去吞并印度?
2023/07/05

青藏高原上在唐朝的時候崛起了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就是著名的吐蕃王朝。

有專家了在經過研究后認為,雖然在歷史上的大多數時間里為苦寒之地人口稀少,但是在唐朝的時候迎來了一個全球氣候變暖的歷史機遇期,讓青藏高原上的人口數量達到了700萬人。

我在網上查了一下,青藏高原總面積大約250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一般在3000~5000米之間,內地人上去很容易因為高原反應發蒙,當地的 環境因為特殊的地理氣候也極為貧瘠,所以人口不多。到今天,在生產力相對于古代有了突飛猛進發展之后,青海和西藏兩個地方的人口才860萬,比當年青藏高原總人口也就多了100多萬。

(青藏高原)

如果按照專家的估算,當時的青藏高原人口是一個非常夸張的數字。

因為,同時期的唐朝總人口也就五六千萬。

而在初唐年間,由于隋末唐初的大規模內亂,在貞觀之治時期人口也只不過恢復到了300多萬戶。如果按照一戶五口人來計算,也不過只有不到2000萬人,相對于當時的吐蕃王朝只有大約三倍的人口優勢。

但是不要忘了,唐朝在當時屬于四面拓土開疆的狀態,向南把國境線推進到了今天的北緯17度附近,向東把東北亞地區最強大的國家高句麗打殘。向北滅掉了突厥人,將其治下變成大唐的土地之一,并且一直將國境線延伸到了西伯利亞叢林。向西占據了包括河西走廊和西域在內的大片國土。

這種四面開戰的狀態,雖然使唐朝的國土面積得到了極大的擴張,但是也增強了邊境的壓力和對內維持統治的成本。

如果說位于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因為其高海拔的地理優勢能夠確保本土不會遭到來自低地大強國的入侵,可以做到收放自如。大唐無論在面對哪個方向的對手的時候,只能出動部分兵力,而將至少3/4的力量,用來防備其他方向的強敵。

所以,到了唐玄宗時期唐朝就玩脫了一次。

公元751年,高仙芝在怛羅斯敗于阿拉伯帝國的東征部隊;安祿山在北方被契丹人重創。在南方輸的最慘,鮮于仲通率領八萬唐軍南征南召,唐軍陣亡6萬余人。

三個方向上,大唐損失的總兵力估計超過10萬,大約相當于當時大唐總兵力的15%以上。

好在同時期的吐蕃王朝沒有在西南地區對唐朝發動大舉進攻,否則的話唐朝會面臨四面開戰的風險,很有可能會出現四面慘敗的結果。

所以,大唐王朝表面上看比吐蕃王朝有3倍的優勢,實際上雙方真正體現在邊境上的軍事對比是差不多的。

同時,吐蕃又擁有地理上的優勢,于是在崛起之后大約200年的時間里,雙方進行了無數次大決戰,并且互有勝負。

以唐朝強悍的綜合國力,即使只拿出1/4的實力,最終仍然在滅亡之前徹底打垮了吐蕃王朝。

咸通7年,暨公元866年,在張議潮、仆固俊、尚延心等人的攻擊下,吐蕃大軍連戰連敗,最終走向衰亡。

如果回顧吐蕃王朝的崛起史,很多人會認為,要是他們不把重心放在和唐朝的戰爭上,而是越過喜馬拉雅山南下去攻略印度,很可能會有一個更長的興盛期。

眾所周知,印度所在的南亞次大陸在歷史上幾乎從來沒有崛起過一個強大國家,無論是孔雀王朝、貴霜帝國、莫臥兒帝國,還是英屬印度時期,這片大陸上的本地居民都是在被外來的強族所統治。

而且,所謂的外來強族,通常在人口方面要遠遠低于印度本土民眾。

印度所在的南亞次大陸是四大古文明的誕生地之一,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人口稠密的地方,一直和中國互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但一遇到外敵的入侵,印度就很容易望風而降。

那些占領了印度的統治者,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后也會被當地人影響,在軍事力量方面越來越拉垮。

在唐朝時期,南亞次陸正處于分裂狀態,除了六世紀北部地區被波斯王朝短暫統治完之后,整個南亞次大陸沒有一個稱足以稱道的強權成為天下共主。

唐僧西天取經回國之后,李世民派出王玄策前往印度地區出使,結果遭到襲擊,大怒之下的王玄策向吐蕃王朝和尼泊爾借兵數千,就橫掃整個北印度,并且俘虜敵視大唐王朝的印度土王,可見當時印度軍隊的戰斗力之拉胯和印度境內之混亂。

而如果以當時吐蕃王朝的軍事力量,想要征服印度不要太容易,估計僅派出一兩萬軍隊,就可以在這里建立統治了。

而且,古印度地區屬于世界上最成熟的文明中心之一,在以農業為支柱產業的古代,一個發達的農業區意味著當地可以產出驚人的財富。

考慮到當時南亞次大陸上的印度人口總數應該和大唐王朝差不多,如果吐蕃王朝占領了印度,就等于在財富方面超過了大唐王朝,這比占據絲綢之路收點稅,或者占領唐朝在邊緣地帶的一些城鎮所帶來的回報高得多得多。

但是,從歷史上的記載來看,吐蕃王朝并沒有大規模南下占領南亞次大陸的想法!

這難道是吐蕃人不適應南亞次大陸的氣候?

其實中亞和波斯一帶的民族,一開始也不適應南亞次大陸的氣候,但并沒有阻擋他們占領這一帶。

這難道是因為距離遠?

其實距離也不遠,拉薩距離南亞次大陸比距離河西走廊要近的多。

(拉薩距離河西走廊直線距離1300多公里)

(拉薩距離南亞次大陸翻過山就到了)

分析原因如下。

1、地理原因。

南亞次大陸和吐蕃王朝隔著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喜馬拉雅山。

這就決定了,即使吐蕃王朝派出大軍南下攻略印度次大陸,也沒有能力遙控指揮將領,最終很有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實際上,在南亞次大陸的歷史上,大多來自中亞和伊朗高原的統治者,在南亞次大陸建立統治之后都和故鄉進行了切割,建立了獨立的統治。

所以,除非吐蕃王朝某位在內部競爭中失敗的貴族,率領族人跨過喜馬拉雅山來到南亞次大陸,才有可能建立一個吐蕃人占據統治地位的王國,吐蕃王朝自己僅以地理隔絕這個理由就沒有南下的動力。

2、大唐的威脅近在咫尺。

如果以唐朝的角度來看,吐蕃王朝和大唐之間似乎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恩怨,總是想盡辦法企圖侵擾大唐的邊境。

但是如果去站在吐蕃王朝這個角度來看,你就會發現,在他面前的大唐王朝有著比吐蕃王朝更強大的擴張欲望和綜合國力。

極盛時期的大唐王朝在打服了小勃律之后,已經在吐蕃王朝的東面、北面和西北建立了統治,形成了三面包圍。

也證明,唐朝已經有一支規模可觀的軍隊,具備了高原作戰能力。

這對于吐蕃王朝來說無異于一個巨大的威脅,過去依靠地理優勢能夠阻擊唐軍,現在連這個優勢都沒有了。

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以最起碼在唐朝安史之亂前,吐蕃王朝不可能有余力去打印度的主意。

3、吐蕃王朝戰力的下降速度也是蠻快的。

回顧吐蕃王朝和唐朝作戰的歷史你會發現,雖然唐朝在安史之亂后迎來了一個比較大的衰退期,朝廷對地方藩鎮的控制能力越來越弱。即便如此,唐朝和吐蕃之間的戰爭仍然是勝多負少,而且勝率越來越大。

從公元793年開始,到公元886年徹底打敗吐蕃王朝為止,這將近100年的時間里,雙方進行了大約11場較大規模的作戰,都以唐朝的勝利而告終。

可見,吐蕃王朝在這段時間里衰落的比唐朝快多了,已經無力發動對外擴張的戰爭

和珅隨手寫的奏折,字跡都比書法家更勝一籌,作品至今被故宮收藏
2023/07/26
「神劍」被秦俑壓彎2000年,一出土就變直狀,專家:禁止考古挖掘
2023/07/26
2005年,男子借9萬買破袈裟,發現夾層有一物,后拍出6500萬天價
2023/07/26
古代沒有身份證,為什麼青樓女子不敢逃走,只能贖身才能走人?
2023/07/26
清朝嬪妃被寵幸后,為何都怕太監「揉屁股」?一按白忙了
2023/07/26
清朝「作弊衣」火了,用老鼠須寫了6萬字,考生如何作弊?
2023/07/26
朱元璋姓「朱」,百姓吃豬肉咋辦?老朱將「豬」改1個字,百姓:真香
2023/07/25
武則天跟李世民多年未有身孕,為啥和李治卻很快生下六個孩子
2023/07/25
元素周期表清朝才出現,為何朱元璋起的名能聯成周期表?
2023/07/25
朱元璋臨終前孫子問他:外敵入侵有叔叔,叔叔造反,我該怎麼辦
2023/07/25
朱棣打進南京城,禍害了兩個小舅子,一個被殺,一個棄之不用
2023/07/25
乾隆微服出訪,被一副對聯難倒,卻被路邊的一個乞丐,隨口對上
2023/07/25
古代歷史上兩位使用方天畫戟的人,一位遺臭萬年,一位卻名垂千古
2023/07/25
明朝皇后的墓里,出土十一雙高跟鞋,古人真是又愛美又潮流
2023/07/25
明武宗30歲時死于豹房,豹房是一種什麼場所?為何會讓女子恐懼?
2023/07/25
古代妃子下葬時,為何要堵住肛門?這正是古人的智慧之處
2023/07/25
武則天墓前61個無頭石人,千年來無法解釋,卻在1971年解開
2023/07/25
柏鄉之戰:朱溫285位將帥被俘,2萬多士卒被殲,因李存勖有一名將
2023/07/25
中國第一不腐男尸,全身赤紅口含玉印,手持閻王告地書
2023/07/24
清明上河圖:一篇文章帶你了解畫中的爆炸細節
202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