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墓究竟有多恐怖?
作為開國皇帝的陵墓,誰都知道明孝陵中必定金銀珠寶無數,但奇怪的是,600多年來卻無人敢盜,甚至康熙跟乾隆皇帝都要搶著去跪拜。
明孝陵究竟有什麼高明之處呢?
明孝陵是明清皇陵之首,它占地170余萬平方公尺,工程耗時25年,投入勞動力超10萬人,耗資共計100萬兩白銀!
光是看如此龐大的工程量就不難想象,明孝陵中陪葬的金銀玉器、綾羅錦緞等一定必不可少,更何況除了朱元璋,馬皇后的棺槨也在這里。
然而6個多世紀以來,矚目的盜墓賊層出不窮,就連定陵都被盜掘過了,明孝陵卻至今無人敢盜,而這背后的原因,竟然是朱元璋太過高明。
明孝陵不是沒有被盜過,而是從沒有人能盜掘成功!
朱元璋一定是明朝時期對這個江山感情最深的皇帝了,作為從一個農民逆襲上來的草根皇帝,他少了很多統治者與生俱來的優越感。
也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沒有向別的皇帝那樣四處尋找風水寶地當陵墓,而是直接在南京城的近郊就地選址,好讓自己長長久久地看守著他的江山。
不過明孝陵也并不是隨隨便便就定址的,朱元璋在位三十多年,在他即位初期就開始挑選陵墓的位置了,洪武十四年,陵墓正式開始修建。
所以明孝陵也是耗費了朱元璋很多心血建成的,從風水學上來說,明孝陵囊括了「風水四象」,也就是所謂的「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這「四象」應對的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而整個明孝陵的陵寢就按照則采用了「北斗七星」的布局。
古代對天象非常尊崇,認為北斗宮殿是天帝居住的地方,明孝陵的建筑就被設計成了北斗七星的形狀。
這樣獨具匠心的設計無疑開創了明清陵墓規則的先河,所以它在整個明清歷史中占據非常高的地位,乃至後來的大清皇帝都去祭拜。
在這座陵墓建成的第二年,就被命名為「孝陵」,這一年馬皇后薨逝,這座陵墓取了馬皇后謚號「孝慈」中的孝字而得名。
雖然這里就是為皇帝下葬的地方,但是并不代表朱元璋就是被葬在了明孝陵,事實上在幾百年來,關于朱元璋的所葬之地一直有著巨大的爭議。
原因是朱元璋死后擺出的最后一道「迷魂陣」。
在他出殯那天,十三支一模一樣的隊伍同時從內城十三門出發,誰也不知道朱元璋究竟在哪一支隊伍里,以至于上百年來,朱元璋到底埋到哪里的爭議不斷。
而有意思的是,90年代時,文物工作者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了偵測,最終確定了朱元璋與馬皇后靈柩的所在地。
也正是這一次偵測,人們發現了一個嘆為觀止的秘密!
1997年,人們利用精密磁測的高科技手段對明孝陵進行了勘探,這一查就是6年的時間。
明孝陵有一個圓形寶頂,根據查探,確定地宮就在這個寶頂正下方,光是地宮的面積就多達4000多平方公尺。
根據查探,明孝陵的建筑基底有大量的石料遺留,初步估計孝陵的地宮全部都用石材構筑,但是令人痛心的是,現在的明孝陵并不是最初的樣貌。
早在清朝時期,太平天國運動就讓明孝陵地表的許多建筑被破壞,雖然後來同治帝曾下令修復明孝陵,但是因為經濟拮據,最終也只是做了一些小的修繕。
清末時期華夏被入侵,明孝陵也迎來了很多外國的游客,他們在里面亂涂亂畫,至今還有許多痕跡無法去除。
到了戰爭時期,明孝陵再次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因為修筑防御工事,里面被挖了許多溝壕,戰爭結束后,明孝陵的很多墻體都直接被摧毀。
如今除了里面廣闊的土地與恢弘的建筑風格,很多建筑都已經沒有了剛建成時的金碧輝煌。
當然了,畢竟也已經經過了6百多年的時光,即使沒有遭受戰亂,很多建筑也會經歷一些時間的損傷。
那麼飽經滄桑的明孝陵,在經歷兩個朝代、且還曾出現過孫殿英之流的盜墓賊,為什麼至今還沒被盜呢?
其實有三大原因:分別是特殊的防盜設計、歷史機緣以及地理位置共同決定的。
首先,這里的地理位置就從源頭直接杜絕了被盜的可能性。
明孝陵所在的獨龍阜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石頭山,正常的皇陵是從上往下打一個洞穴,然后開始向下修建,修好后再封起來。
不過明孝陵卻直接摒棄了這種老方法,它選擇從山體的中間橫向鑿入,然后將里面整個掏空,這樣一來盜墓賊不論從頂部還是底部,都很難打通盜洞。
這個方法非常復雜,并且工程量龐大,不過優點就是十分堅固,且便于防盜。
當然了,也許有人會說,如果有炸藥的話,想要炸開一個口子還是不難辦到的,但是別人能想到的事,朱元璋早就想到了。
為了防盜墓賊,設計者沒少耗費心血,這個設計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通道只有一條 。
正常的陵墓設計講究風水跟規則,通常墓道有很多,并且主墓道都在墓室的正中央,不過明孝陵卻一反常態,將墓道設計在了一邊。
這個設計讓很多盜墓賊因為找不到墓道而放棄,更重要的是,設計者巧妙地設計,能讓整個明孝陵自動掩蓋痕跡。
很多盜墓賊會通過地形、土壤等一些細微的差別猜測地下有陵墓,但是明孝陵的設計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人們在寶頂的封土層下面發現了一層厚厚的鵝卵石,這些鵝卵石并不是天然形成了,而是人工一點點背上去的。
其作用就是讓雨水能快速從寶頂上的排水系統中快速流出去,以免上面一些土層出現低洼的變化,讓人們發現這里的痕跡。
更重要的是,一旦有盜墓賊將這里炸開口子,頂部上的鵝卵石就會坍塌,直接將洞口堵住,這個方法類似于古代的「流沙防盜法」 。
這就是盜墓賊很難找到明孝陵蹤跡的原因。
令人吃驚的是,明孝陵除了特殊的防盜設計,還有一個原因讓它免于被盜的命運,而這也是康熙、乾隆爭相去祭拜的原因。
這個原因讓很多人意想不到,那就是歷史機緣。
明朝覆滅以后,滿清沖進中原占領了北京城,成立了新的政權,但是清朝卻一直對明孝陵保護得很好,甚至很多皇帝還下令修繕過明孝陵。
原因不過是通過明孝陵消除民間的一些抵抗思想,大清想要維護自己統治的合法性,就必須要對前朝展現出最大的仁慈,那麼明孝陵無疑是最好的代表。
當年康熙微服私訪時,還曾先后5次到明孝陵祭拜,而他的誠意是十足十足的,康熙不僅親自行九叩大禮,更是立下了一塊「治隆唐宋」 的石碑。
後來乾隆只要下江南,也是必定會來到這里祭拜。
一來是因為他爺爺的緣故,二來恐怕也是得到了康熙的真傳,知道自己祭拜明孝陵所帶來的好處。
也就是說,實際上朱元璋究竟是不是葬在這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明孝陵能為統治者帶來的意義。
正是這個原因,後來很多掌權者都喜歡祭拜,比如後來的孫中山先生,為了表達推翻滿清封建的決心,也曾親自去祭拜明孝陵。
在歷經600多年之久、眾多統治者的心照不宣之下,明孝陵一直被保護得很好,非但沒有被盜過,反而還一直被修繕。
另外它就在京城的旁邊,很多皇帝都曾派重兵把守,一旦有風吹草動,朝廷一定能第一時間就得知消息,這也是它能免遭毒手的重要原因之一。
1997年,經過人們對明孝陵的查探,確認它沒有被盜掘過的痕跡,除了地面上的一些坍塌跟裂縫,整個地宮都保存完整。
更加幸運的是,封建王朝覆滅以后,民國政府又重建了南京,讓南京時至今日都占據重要的戰略定位,更加讓明孝陵不可撼動。
明孝陵能夠完整地保存下來除了朱元璋的英明,更離不開歷史巧合,它能保存完好,是歷史上的一大幸事。
也許將來有一天,我們能夠用高科技手段看清地宮的全貌,并且解開朱元璋所葬之處的謎底,從而對研究歷史文化有了一個巨大的依據。
現在的明孝陵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已經成為了一個5[A.級]風景名勝區,并且對外開放,能讓國人領略我們的歷史底蘊,了解中華文化。
那麼你認為朱元璋高明嗎?明孝陵究竟是不是他的所葬之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