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間,有一個相士被傳得神乎其神。這個人名叫陳摶,傳說中陳摶一睡就能睡上三個月,并且不用進食,妥妥的一個陸地神仙。
後來連皇帝都聽到陳摶的名聲,把人召到朝廷,命令陳摶給他施展點石成金的本事。就算陳摶再神,也不能真正把石頭變成黃金啊。
但是陳摶并不懼天威,不緊不慢的說:「皇上應該以治理天下為重任,這樣整個江山便都是黃金。」
此后,陳摶的名望更甚,他也留下來輔佐皇帝。陳摶是身上有真本事,盡管是打著修道者的名頭,他也給出了很多準確的預示。
有一天,皇帝命陳摶去給人看相,陳摶剛到那家人的門口就跑了,還留下話:「此府上所住皆非凡人,今后必大有作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家,能讓陳摶給出如此之高的評價?
事情要從宋太宗趙光義說起,當時的太子人選有三個,分別是長子趙元佐、次子趙元僖和小兒子趙恒。宋朝從開國始就有「立長不立賢」規定,按照傳統應該立趙元佐為太子。
事實上趙元佐也曾被立為儲君,只是趙元佐脾氣實在古怪,竟然因為一件小事把自己的宮殿給燒了。趙光義一氣之下,就廢了趙元佐的太子之位。
接下來,趙光義開始培養二兒子處理朝政的能力。趙元僖兢兢業業,在政務上從沒出過差錯,這讓趙光義很是欣慰,可惜的是,趙元僖突然暴斃。
這下趙光義又開始發愁了,對大兒子的怒氣早消了,小兒子又是他最喜歡的。就在搖擺不定之際,有人向他舉薦了陳摶。趙光義一思索,覺得實在有道理,馬上讓人去把陳摶叫來。
既是皇帝傳召,陳摶也敢不從。這時候的陳摶年事已高,頭髮花白,趙光義一見到陳摶,就知道這個人不簡單,他說:「如今我要你去三兒趙恒府上為他看看相。」
陳摶一聽,馬上明白了趙光義的意思,這是要他去看趙恒有沒有帝王之相。陳摶奉命來到趙恒的府邸,門口早就有兩個侍衛等著迎接。
遠遠地,陳摶就看見那兩個侍從站的筆直。見到陳摶后,兩個人也是不卑不亢的行禮。陳摶盯著大門看了兩眼,就立刻轉身而去,留下兩個侍衛在風中凌亂。
下人把陳摶怪異的舉動稟告給了趙光義,趙光義不求甚解,問起陳摶緣由。只見陳摶不緊不慢地回答:「王府的下人都是輔佐帝王之相,可見王爺定是將來的九五之尊啊。」
聽了這話,趙光義大笑,下決心打破祖制,立趙恒為太子。趙恒年紀雖輕,目光卻很長遠,并且養了一批忠心耿耿的助手。有了這些人的幫助,趙恒很快風光蓋過了兩個哥哥。
見此,趙光義毫不吝嗇地夸贊陳摶:「此乃神人也。」陳摶只是面帶笑意,在他的眼中,對于將來已是一目了然。趙光義叫他留在朝中,他也沒有回絕。
等到有一人,陳摶眺望天空,他想,離開的時機終于到了。 這個時機便是皇位易主,正如陳摶說的那般,趙恒當上太子期間,干出了許多卓越的成績 ,坐上皇位是眾望所歸的事情。
等趙恒坐穩皇位,陳摶自認功成身退,向新帝請辭。當年陳摶對趙恒府邸的一番評價,正是因為的一番言論,趙恒才能輕易當上太子。
算來,趙恒還要感謝陳摶呢。趙恒本人也是這麼想的,一心要給陳摶封高官。
可是陳摶是「高官厚祿難買一睡」的白云先生,既然他堅持要回歸自然,趙恒也不好強求,只能任由人去了。
不過偶爾趙恒還是會想起那位尚在云游的相士,他想自己將會按照陳摶說的那樣,成為一個造福百姓的好皇帝吧。 那麼趙恒的皇帝之路將會如何?
身為宋朝的第三任皇帝,趙恒算是恪盡職守,從來沒有辜負自己作為一國之君的身份。
從這點來說,陳摶是實實在在的世外高人,當然他看見的兩個小小侍從,真就成為趙恒的得力助手。
在能臣強將的加持下,趙恒開啟的屬于自己的時代。趙恒在位期間,對進行各方面的改革和創新,促進了宋朝社會經濟、文化的繁榮.
在發展的基礎上,趙恒更加重視人才的選拔,創立了太學,尤其重視思想的開放。
在重農抑商的古代,趙恒鼓勵商業的的發展,百姓生活得到大大的改善。他的功績不能和秦始皇比肩,卻給了百姓一個安定的生活,著實是功德所在。
這一切的一切,都在走向陳摶預料的結局。不過作為主人公的陳摶,能不能看見就不得而知了。
陳摶是一個高明的修道者,他的心像是一面鏡子,能照射出別人的命運。同時,在這面明鏡里,也隱藏著他自己的結局。
離開朝堂后,陳摶開始了又一次漫長的修行。或許有一天,他知道自己大限將至。陳摶叫來弟子說:「吾師將再次入眠,這次需你們在武當山為我挖一洞窟。」
弟子們聽從陳摶的指令挖好了洞窟,第二年,陳摶就搬了進去。原本以為這只是一次普通的閉關,陳摶會像以往一樣,出關之后就修為大漲,
可惜這都是出于弟子們的想象,進洞窟前,陳摶已然留下自己的結局。 起先弟子還以為陳摶在說笑,一臉輕松地把陳摶送到洞窟口。
陳摶最后看來一眼耀眼的太陽,把佛塵高高揚起,隨后大步踏入洞窟深處,毅然走向未知的死亡。
陳摶閉關是家常便飯,每次都要睡上一百多天,所以就算陳摶上百天沒有出來,也沒有一個弟子感到奇怪。
當弟子意識到陳摶此次進洞窟的不尋常之處時,陳摶已經魂歸西天了。弟子們個個垂頭落淚,用最真摯的心送了陳摶最后一程。
在他們的心目中,師父只是脫離肉身,干凈的靈魂早就前往人人向往的神界。
畢竟就算他們沒有見過陳摶傳奇的一生,但那些家喻戶曉的傳說仿佛歷歷在目。陳摶的一生可謂一波三折,相當于一部精彩話本的存在。陳摶一生經歷了什麼,才能令人無限感嘆?
陳摶并不是一個天才,甚至在四歲之前還有點遲鈍。陳摶養到四歲還不會開口說話,他的父母以為兒子今后可能就庸庸碌碌地過完平凡的一生,至少功成名就是絕不可能的。
直到一個青衣婦人的出現,從此之后,陳摶的身上充滿神秘色彩。四歲的某一天,陳摶同往日一樣,前去河邊戲水。
一個青衣婦人由遠而近,輕輕抱起陳摶,給他哺乳,她對著不解的人說:「此乳去欲念,得天命。」
吃過青衣婦女的乳液,平時像癡傻兒童一樣的陳摶,突然就變的耳聰目明。 不管多麼晦澀難懂的文章,陳摶都能一目十行,而后倒背如流。
和所有有志之士一樣,成年后的陳摶走上科舉之路。但是那時候正處于唐朝末期,政治特別混亂,陳摶很遺憾的落榜了。要是陳摶的才華放在別人身上,定會生出一股懷才不遇的氣。
可陳摶就骨子里就藏著一股通透,落榜后他并沒有自怨自艾,而是選擇遠離自己失敗的地方,開啟人生的新旅城。在四處云游的過程中,陳摶接觸到了道教。
路過一座高聳入云的山時,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修士告訴陳摶:「此地聚集天地之靈氣,乃是修行的好去處。」聽了這話,陳摶內心一動。
對了,他出來走世界,不就是為了給自己尋求一個歸宿嗎?修道似乎很合乎他的心意,于是陳摶在山里的一個角落,開始了人生的另一種修行。
成為道士的陳摶如有神助,修為突飛猛進,神助超過了當初青衣婦女賜給他文學的能力。據說陳摶會辟谷之術,只要盤腿修煉,一日僅需飲酒三口,如此可撐過三個月。
要知道,平常人超過半個月不進食,大機率就去見佛祖了。陳摶能三個月不吃飯,還容光煥發,看來是真的神仙。
很快,「扶搖子」陳摶老祖的名號就名揚四海,連皇帝都對他好奇不已,命人四處打探消息。
好不容易,終于把陳摶召進朝廷,皇帝急不可耐地叫陳摶展示本領。對此陳摶只說,身為天子,應當恪守天命,方可保江山千秋萬代。
皇帝只好作罷,不過還是把陳摶留在朝中,讓他為自己效力。 因為從陳摶的舉止和談吐中,皇帝看見了此人俯視天下的氣質。有這樣的人指點,還怕治理不好江山嗎。
陳摶從前便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可能身上還有點玄學的加持。只要是他給出的警示,最后全一一應驗,後來皇帝幾乎做什麼決定前,都要去咨詢一番陳摶。因此,皇帝避免了許多無謂的損失。
也因為有前面種種實際,後來趙光義才會找陳摶看來,以此作為依據,敲定最終的太子人選。
很多很多例子,都在證明陳摶身上是有點玄學的。不過畢竟是流傳千年的傳說,難免有夸大的成分。既然現今無法考究,何不就把陳摶的故事只當成一個故事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