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時候,一個大家庭中,一家之主都可以娶到三妻四妾,然后生出許多孩子。芮然說他們在血緣關系上都是親兄弟,但是他們的母親卻是大都不一樣的,古人對于父母講究一個秩序,同時還對分工有著不同的要求。
無論這些孩子到底是繼承家業,還是繼承公爵,都要對當時的命令言聽計從。古代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實行的長子繼承制度,意思就是說家庭的第一繼承人必須是長子來繼承,也就是「老爺」妻子所生的第一個孩子。但是在古代的時候,社會上有著非常大的動亂,如果長子不幸死亡了,那麼長孫和次子兩個人,到底誰的權力更大一點呢?
在中國古代的時候,宗法制度里面流行著一個繼承制度就是長子繼承制 。在古時候的大家庭中,一般都會有許許多多的后代,就算是一個普通的男人,也有可能有三個妻子還有四個小妾。所謂長子,意思就是如果父親只有一個妻子,那麼最大的孩子就是長子了,但是如果說家主有妻有妾,那麼生出來的孩子就被稱為嫡子還有庶子。
我們如果想要判斷長孫和次子誰的權力會更大,那麼就應該判斷他們的繼承次序,還要看他是否有資格去繼承家庭里面的最主要權利。然后,我們就要在各種各樣不同的情況下進行比較了。如果說死去的這個人是嫡長子,他作為在這個家族中,血統最純正的繼承者,也是最符合規矩的繼承人。如果說他的孩子也是長子,換個說法也就是長孫,那麼長孫的權力自然就會比所謂的次子權利大了。
不管是繼承財產還是在祭祀禮儀當中,對于維護家族的勢力,長孫在任何方面都是有著先天的優勢的。 不過這個時候還要看長孫是否成年了,如果這時候的他還是個未成年的小孩子,那麼家族中可能會對這個決定認真思考,或許會把這個繼承的權力交給能力更加出眾的次子來繼承,畢竟如果把一個家族的興衰之路交給一個孩子,可能大多數人都是比較擔心的吧。但是如果他已經是成年人了,那麼就沒有那麼多糾結的了,所有的繼承權利他都是排在第一個的位置,這個時候次子的能力就算再出眾,那也是沒有人會考慮的了。
但是如果去世的人不是嫡系長子,那麼他的子孫也不會有嫡系長孫那樣的優先權利了,所以說庶長子的去世基本對于這個家族的權利地位方面沒有多大的影響。這樣的制度其實在皇宮里面的時候運用的更加嚴格,比如說明朝皇帝朱元璋在自己的大兒子去世之后,沒有把皇位傳給自己的二兒子,而是在大兒子朱標的后代中選擇了一名嫡孫來繼承這個皇位。因為朱標的長子也去世了,所以他讓排在第二的孫子朱允炆繼承了皇位。
在古時候,這個長子繼承制度創立的初衷只是為了維護家庭里的穩定和安詳,讓整個家族中的正統血液永遠不會被帶跑偏。但是這就是這個制度的形成,導致了一次又一次的子孫在權利的奪取上面反目成仇,讓歷史的車輪緩慢前行。
在皇室家族中,立子的規矩有了少許變化,他們以貴為標準,因為王位的繼承都是自己的嫡系兒子,但是不是同一個母親,而且可能之后皇后的兒子也不是也不是嫡長子。這個規定的意思就是:王位繼承人必須是皇帝的妻子生的孩子,必須是母親為妻子,他們所生的孩子才有競爭的權利,如果是妾,那麼地位就當然低人一等了。
舉個明代的例子,第二代的荊靖王朱祁鎬有三個兒子,他們分別是嫡長子朱見肅,嫡次子朱見傅,還有就是庶三子朱見璟,他們的地位開始就是朱見肅理所當然繼承爵位,朱見傅是當時的都梁王,然后庶三子朱見璟是樊山王,在那個時候因為繼承爵位的嫡長子因為觸犯了法規,被懲罰剝奪爵位,而此時的嫡次子已經去世了, 所以荊王的爵位就讓朱祁鎬的嫡孫,也就是嫡次子朱見傅的嫡長子朱佑桐給繼承了,所以從這個例子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嫡孫的地位是遠遠高于庶子的。
嫡長子的地位是高于其他的兄弟姐妹的,在江上嫡長子繼承制度,不管嫡長子是否有才能,家族中的嫡長子都是繼承所有權利的,這就是古代最出名的立長不立賢。不過在皇室家族有少許變化,他們有幾個嫡子,那麼就按誰的能力高,那就誰上位,這時候才能還是有很大作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