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華歷史,從秦始皇平六國建立起秦朝開始算,一共出現了161位太子。其中有的太子勤讀詩書,愛國勤政,有的太子渾噩無常,碌碌無為。
縱觀這161位太子,論完美程度來講最完美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南朝梁的昭明太子—蕭統。
蕭統出生于南朝齊的雍州(今襄陽),父親蕭衍是雍州的刺史。
蕭統天生就有主角光環,出生后父親僅一年就滅掉南朝齊建立南朝梁,他順理成章的被封為皇太子。
自從漢武大帝確立儒家是治國思想后,也標志了古代的讀書人都要熟讀并背誦儒家最經典的四書五經。
這些書籍放到現代,就連高中生也無法熟讀并背誦下來,但昭明太子蕭統三歲就可以熟讀論語,五歲就能把儒家的五經過目不忘。
借用魯迅先生的一個詞語,就是「多智近妖」,放到今天也是清華北大的材料。
在「學神」的光環之下,蕭統的周邊自然而然的聚集了當時江南世家大族的青年才俊們。
他們不是因為蕭統是皇太子而前來巴結,而是心悅誠服的屈服于他的才華之下
作為皇太子,治國理政的事情交給父皇就好了;作為一個文人,吟詩作賦才是最大的樂趣。身邊聚集著一群江南才俊,自然要充分利用。
中國詩歌這一文學題材,誕生于周朝的《詩經》,發展到蕭統這一時代,已經成為一個很成熟的題材。
從周朝到南朝一千年來,無人整理成統一的詩文總集,試問千年間多少文人雅士,寫出多少動人的詩集,無人整理只能漸漸被世人遺忘。
蕭統不甘國家文化遺產被遺失,發揮自己的人格魅力與文學才華,讓江南才俊為己所用,將周朝到蕭統那一年代最好的詩集收錄成冊。
詩集收錄了最具代表性的130名作者,以及他們的詩集,共700篇。由于自己的封號為昭明太子,所以將詩集命名為《昭明文選》。
《昭明文選》是中國現存編選最早的詩文總集,在后世成為了文人學習詩集的模范教科書。他在文學界的聲名,甚至超越了他的太子身份。
蕭統年少時閱覽群書,但他最喜愛的就是《孝經》。
作為皇太子,蕭統要熟悉國家政務。在他12歲那年,衙門一場判決,使他在朝中聲名大振。
古代由于實行的是人治,
所以判官斷案全靠自己當天的心情,而不全照律法對被告人進行公正的審理。
蕭統在觀看一場判決后,一眼看出了當事人的冤屈。 在他詳細閱讀案卷,向判官提出讓他來改判,給當事人了一個更公正的判決。
自此之后,很多百姓遇到不公就找蕭統來決斷,他的父親蕭衍知道后,對他的寬仁無比贊賞。
由于蕭統處于南北朝時期,國家動亂,只有南北統一才能讓百姓重新回到日常生活。
由于戰事延綿,當時南京城的百姓們深受米價布帛上漲之苦。
蕭統不忍百姓困苦,于是他帶頭縮衣節食。每到天氣寒冷之時,蕭統往往親自到街上向百姓派發自己勤儉省出來的衣服。
戰事打響之時往往米價上漲,蕭統親自命令部下到街頭搭建粥棚向百姓施粥。
在蕭統25歲那年,自己的母親病重,恐怕活不了多日。
蕭統每日都到母親居住的永福宮伺候母親,因為病情嚴重,蕭統為了節省時間照顧母親甚至沒有換過衣服。
不久后母親去世,蕭統悲痛欲絕,直到母親下葬他都沒有吃下一口飯,每天都痛哭到昏厥。
父親蕭衍知道后為了讓他吃飯,只好命令手下強迫讓他進食。
中大通3年,也就是蕭統30歲的那一年。蕭統和文人墨客在湖中泛舟作詩, 因為岸邊的芙蓉花花開正盛,蕭統情不自禁上前采摘。
正當蕭統站在船邊摘花的時候,船上女姬晃蕩使得蕭統落入水中。蕭統的大腿被河中巖石割傷,最終因為細菌感染一個月后就撒手人寰。
他的父親蕭衍臨喪慟哭,下詔以帝王袞冕(服飾)收斂他。文武百官聞知蕭統離世后,都感到十分惋惜,并大為震驚。
南京城的百姓們知道蕭統的死訊后,都在皇宮門口哀聲哭泣;江南各地的百姓們得知也都哀慟不已。
他雖然沒當過一天皇帝,但他的兒子登基后,追封他為昭明皇帝。
據說每個人都是帶有使命出生的。蕭統這一生,是為華夏的文學留下瑰寶《昭明文選》 ,也是為后世的帝王留下了如何當好君主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