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清朝才出現,為何朱元璋起的名能聯成周期表?
2023/07/25

關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字抄了老朱家名字這個說法,最早應該源自于2012年,當時有一篇文章提到,老朱兒孫的名字中,包含了不少元素名稱。

再往后,又出現了幾篇類似的文章,其作者更是直接指明,說「很多元素名稱都是老朱家提前創造出來的」。

在此之后,這種說法大量流傳,并說得有板有眼,不僅有清朝的徐壽」在翻譯元素周期表時,直接從明朝藩王族譜里找字用「這種說法,甚至還有」朱元璋是中國元素周期表之父「的說法出現。

那麼,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名稱,究竟是不是借鑒和使用了朱元璋子孫的名字呢?

真正的情況是,兩者根本就沒有關聯,更談不上誰抄誰,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們就這個問題詳細展開講一講。

關于化學元素的中國化名稱確定,其實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前文提到的翻譯家徐壽,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才翻譯出了《化學鑒原》這部偉大的著作。

而在他之前,就已經有先人在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比如有一本叫做《博物新編》的書籍,其中就提到了多種化學元素名稱,只不過當時的名字和今天大相徑庭。

像我們如今熟悉的氧氣,在這本書中叫做「養氣」,作者還給出了解釋,稱「養氣」為「中有養物,人畜皆賴以活其命」。

還有氫氣,在書中則叫做「輕氣」,其解釋為」生于水中,其質為最輕,輕于養氣十四倍「。

也就是說,這本《博物新編》,里面介紹了多種化學元素,并對其具備的性質也進行了簡略的描述。

之后,又有一位翻譯家在《博物新編》的基礎上,翻譯出了另一部著作,名字叫做《金石識別》。

這本《金石識別》對待化學元素名稱的中國化翻譯方法,十分簡潔和直觀,采用的是「音譯」的方式,也就是說,根據某個化學元素名稱的西方發音,來找對應的漢字。

比如Silicium,現代人都知道這是化學元素「硅」,而在當時,則稱作為「夕里西恩」。

還有Selenium,也就是化學元素「硒」,在當時就叫做「西里尼恩」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總體來說,《金石識別》這本書中對化學元素的中文名稱定義,就是以「音譯」為主。

不過,這本書在後來被另一位翻譯家的進行了改進,這名翻譯家就是曾在江南制造局翻譯館任職過的英國傳教士傅蘭雅。

傅蘭雅出生于英國肯特郡,他于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來到香港,兩年后在北京同文館擔任英語教習,而到了同治七年,他又受雇,出任了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譯館譯員。

在當翻譯員期間,由傅蘭雅口述,徐壽筆述,兩人合力完成了著作《化學鑒原》。

而他們翻譯化學元素名稱的宗旨,大體可以分為三點:

第一,就是古代已經存在的元素名稱,繼續保留,比如像「金銀銅鐵」等。

第二,根據某個元素的性質,取《金石識別》對應的音譯第一個字,再加上相應的偏旁部首。

比如,前文提到的Silicium,《金石識別》中翻譯為「夕里西恩」,因此就取第一個「夕」字,再加上「石」字旁,就成了「矽」。

還有Selenium,《金石識別》中叫做「西里尼恩」,《化學鑒原》也是取了第一個字「西」,加上「石」字旁成了「硒」。

第三個宗旨,則是遇到音譯第一個字不合適,那就使用第二個,并且,針對翻譯出來的字的讀法,均讀其本音。

可以說,《化學鑒原》最大的貢獻,不僅在于翻譯出了不少化學元素名稱,同時也確定了一套被后世廣泛應用的翻譯原則。

這種原則,在1932年出版《化學命名原則》中,以及新中國成立后,對化學元素名稱的確定,都有著很大的影響。

從上述的記載中我們就可以看到,除了像「金銀銅鐵」這種自古便有的字外,剩余的化學元素名稱所用的字,有絕大部分都可以算作是「新造字」。

比如像「氫」,就是一個典型的新造字,其是由」輕「字轉化,根據其是氣體的原則,加上了」氣「這個偏旁,然后又將」輕「字的右邊加進去,就出現了我們看到了」 氫「字。

而氧氣的「氧」字,也是這麼來的。

除了這些新造字之外,還有一些化學元素,屬于是「撞車字」。

什麼叫做「撞車字」呢?就是這個字在古代早就存在,但過于生僻,很少人使用,因此就被拿來當做了某種化學元素的名字。

比如像「鈹」,其是第二周期第二主族元素,原子序數為4,元素符號Be,是一種灰白色的堿土金屬,而這個字,在《說文解字》中就已經存在。

《說文解字》中的鈹,是指一種存在于戰國至漢初的兵器,是將短劍綁在長柄的木棍上,算是后世冷兵器「槍」的原型。

而在戰國和西漢初期,這種武器極為普遍,當時漢朝軍隊中還有一個叫做「長鈹都尉」的官職。

只不過,由于這種武器在西漢中期之后逐漸消失,因此這個「鈹」字出現的幾率就大大降低,繼而就成了一個生僻字,所以,才會被后世的翻譯家拿出來當做化學元素名稱來使用。

而這些撞車字,其實也是翻譯者有意為之,《化學鑒原》的口述作者傅蘭雅就說過,要找那些幾乎沒人用的生僻字來用,這樣既不脫離漢字的原有框架,也不會干擾到閱讀理解。

也就是說,化學元素的中文名稱最終得以確定,是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先人們的努力,才形成了最終的結果,并非是借鑒于老朱給子孫起的名字。

說完化學元素名稱的中文確定過程,我們再來說說老朱家的名字問題。

很多人認為,當時徐壽在翻譯時找不到字,因此就翻開了《明史》,借鑒了朱元璋給子孫起的名字。

這種說法,不僅解釋不通,同時也十分片面。

為什麼呢?我們來看目前已經發現的化學元素周期表,一共有118個(截止到2017年),而老朱家用了幾個化學元素名稱作為名字呢?

答案是不到三十個。

也就是說,老朱家所用的化學元素名稱作為名字,僅占整個元素周期表的六分之一左右。

并且,在老朱家所用的字中,還包括一些自古就有的字,比如前文所說到的「鈹」 ,另外還有「鋰」、「鈉」、「鉀」等。

這些字早就存在,也各自有相對應的含義,因此就不能說是老朱創造出來的。

換而言之,老朱在編排兒孫名字的時候,也只是采取了生僻字而已,就好比我們現代人在給孩子取名字時,通常都會翻翻字典什麼的,看看這個字什麼意思。

而老朱給后輩兒孫起名字,翻一翻類似于《廣韻》、《玉篇》,或者《說文解字》,這顯然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只不過,由于明朝的宗室在后期越來越多,達到了幾十萬的規模,因此古籍上的生僻字已經不夠用了,不得已之下,才開始按照老朱曾經定下來的取名規則,進行造字而已。

比如,朱棣這一脈,老朱當初定下的規矩是「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也就是說,名字的第二個字,必須按照這個輩分來走。

而第三個字,則是按照「金木水火土」輪回的方式去找相對應的字,比如老朱的孫子,也就是朱棣的兒子,其名字第二個字該是「高」,而按照五行輪回,這一輩人該是「火」,所以,他們的名字最后一個字,就必須包含有火。

于是,我們就看到了朱棣的兒子分別叫做朱高熾、朱高煦和朱高燧。

再往下也是如此,朱棣的孫子該是「瞻」字輩,而五行又輪到了「土」,那麼就是朱瞻基、朱瞻墉等。

所以,按照這個規則和宗旨,老朱家的名字第二個字已經確定不會更改,而第三個字,則根據對應的五行去找,如果實在找不到,那就造出來一個貼合對應五行的字出來。

這就是老朱家后輩兒孫名字的由來,也正是因為他們在造字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與后世元素周期表一樣的字,因此才會被誤傳為老朱是「中國元素周期表之父「這種荒謬的說法。

但通過前文所做的相關介紹,我們就會發現,兩者真的連半毛錢關系都沒有。

況且,即便是有些字與元素周期表中一樣,但其整體占據率也不過六分之一,僅這麼點占據率,就說后世的翻譯家抄了老朱,不免頗有些不嚴謹。

綜上所述,元素周期表的中文化過程,是經過了不少人的努力才得出來的結果,而朱元璋給兒孫們起的名字中,雖有有小部分與元素周期表一樣,但也只不過是巧合而已,兩者并無關聯,因此就不能說誰抄了誰。

和珅隨手寫的奏折,字跡都比書法家更勝一籌,作品至今被故宮收藏
2023/07/26
「神劍」被秦俑壓彎2000年,一出土就變直狀,專家:禁止考古挖掘
2023/07/26
2005年,男子借9萬買破袈裟,發現夾層有一物,后拍出6500萬天價
2023/07/26
古代沒有身份證,為什麼青樓女子不敢逃走,只能贖身才能走人?
2023/07/26
清朝嬪妃被寵幸后,為何都怕太監「揉屁股」?一按白忙了
2023/07/26
清朝「作弊衣」火了,用老鼠須寫了6萬字,考生如何作弊?
2023/07/26
朱元璋姓「朱」,百姓吃豬肉咋辦?老朱將「豬」改1個字,百姓:真香
2023/07/25
武則天跟李世民多年未有身孕,為啥和李治卻很快生下六個孩子
2023/07/25
朱元璋臨終前孫子問他:外敵入侵有叔叔,叔叔造反,我該怎麼辦
2023/07/25
朱棣打進南京城,禍害了兩個小舅子,一個被殺,一個棄之不用
2023/07/25
乾隆微服出訪,被一副對聯難倒,卻被路邊的一個乞丐,隨口對上
2023/07/25
古代歷史上兩位使用方天畫戟的人,一位遺臭萬年,一位卻名垂千古
2023/07/25
明朝皇后的墓里,出土十一雙高跟鞋,古人真是又愛美又潮流
2023/07/25
明武宗30歲時死于豹房,豹房是一種什麼場所?為何會讓女子恐懼?
2023/07/25
古代妃子下葬時,為何要堵住肛門?這正是古人的智慧之處
2023/07/25
武則天墓前61個無頭石人,千年來無法解釋,卻在1971年解開
2023/07/25
柏鄉之戰:朱溫285位將帥被俘,2萬多士卒被殲,因李存勖有一名將
2023/07/25
中國第一不腐男尸,全身赤紅口含玉印,手持閻王告地書
2023/07/24
清明上河圖:一篇文章帶你了解畫中的爆炸細節
2023/07/24